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𢂽𢃆󵗫󵗪𧛬

說 明

正  字 A03728 衣-07-13
說文釋形

《說文》「裙」正篆作「帬」。

大徐本:手寫字,下裳也。从巾,君聲。手寫字,帬或从衣。(渠云切)
段注本:手寫字,繞領也。从巾,君聲。手寫字,帬或从衣。(渠云切)

字樣說明 此字《說文解字》正篆作「手寫字」,下裳也。从巾,君聲。重文作「手寫字」或从衣。後通行作「裙」,楷書寫法:左半作「手寫字」,部首計六畫;右半作「君」︰上作「尹」,中長橫筆右端出頭,寫法參「君」字。按:本典收「帬」與「裠」為「裙」之異體字。
注  音 ㄑㄩㄣˊ
漢語拼音 qún
釋  義

1. 古指下裳,今指裙子。如:「百褶裙」。《說文解字.巾部》:「帬(裙),下裳也。」漢.劉熙《釋名.釋衣服》:「裙,下裳也。」《北史.卷五四.列傳.竇泰》:「度河湔裙,產子必易。」《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一三.古辭.焦仲卿妻》:「著我繡袷裙,事事四五通。」

2. 帽緣周圍下垂的薄紗細網。《宋書.卷三.武帝本紀下》:「諸子旦問起居,入閤脫公服,止著裙帽,如家人之禮。」

3. 鱉甲邊緣之肉質部分。如:「裙介。」宋.陶岳《五代史補.卷五.僧賦牡丹詩》:「老僧無他願,但得鵝生四隻腿,鱉長兩重裙足矣。」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