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亁󰂲𠄄󰃁󰂼󰂻𠄊𠄋󰂽󰂯󰂱󰂵󰂰󰂫󰃃󰂾󰂳󰂺𣦖󰂬󰃀𨺩󰃂

說 明

正  字 A00044 乙-10-11
說文釋形 大徐本:手寫字,上出也。从乙;乙,物之達也。乾聲。乾,籀文乾。(渠焉切,又古寒切)
段注本:手寫字,上出也。从乙;乙,物之達也。手寫字聲。手寫字,籀文乾。(渠焉切,又古寒切)
字樣說明 此字《說文解字》篆形作「手寫字」,从乙手寫字聲。楷書寫法:左半上下「十」之兩豎皆接橫筆,「日」之中橫筆則與兩邊輕觸;右半上作一撇、一橫,下作「乙」,寫法如「乞」字;寫法參「倝」(C00174)字、「乙」字。「墘」(B00575)、「漧」(B02239)等字偏旁同此。「幹」、「斡」、「翰」等字偏旁寫法亦參此。
注  音 ㄑㄧㄢˊㄍㄢ
漢語拼音 ㈠qián ㈡gān
釋  義

ㄑㄧㄢˊ

1. 冒出。《說文解字.乙部》:「乾,上出也。」

2. 易經卦名:

⑴ 八卦之一。卦形是手寫字,代表天、陽等之義。

⑵ 六十四卦之一。乾(手寫字)下乾(手寫字)上。象徵君子應自強不息,努力永不懈怠之義。

3. 陽剛、男性。如:「乾造」、「乾宅」。《易經.繫辭上》:「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4. 姓。如唐代有乾彥思。

㈡ㄍㄢ

1. 沒有水分或缺乏水分。與「溼」相對。如:「乾柴」、「乾毛巾」。《詩經.王風.中谷有蓷》:「中谷有蓷,暵其乾矣。」

2. 枯竭、乾涸。如:「外強中乾」。《左傳.僖公十五年》:「亂氣狡憤,陰血周作,張脈僨興,外強中乾。」《山海經.北山經》:「教水出焉,西流注於河,是水冬乾而夏流。」

3. 竭盡、沒有剩餘。如「乾杯」、「他將對方積蓄都搾乾了。」

4. 徒然、白費。如:「乾等」、「乾瞪眼」。《紅樓夢》第一二回:「熱鍋上螞蟻一般,只是乾轉。」

5. 拜認之親屬關係。如:「乾媽」、「乾爹」。《紅樓夢》第二七回:「明兒你伏侍我罷,我認你做乾女孩兒。」

6. 怠慢、置之不理。《兒女英雄傳》第三○回:「從今日起,且乾著他,不理他,他兩個自然該有些著慌。」

7. 表面、虛假。如:「乾笑」。《水滸傳》第二五回:「當下那婦人乾號了半夜。」

8. 聲音清脆響亮。唐.岑參〈虢州西亭陪端公宴集〉詩:「開瓶酒色嫩,踏地葉聲乾。」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