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

說 明

正  字 A03387 自-04-10
說文釋形
大徐本:手寫字,禽走,臭而知其迹(跡)者,犬也。从犬,从自。臣鉉等曰:「自,古鼻字。犬走以鼻知臭,故从自。」(尺救切)
段注本:手寫字,禽走,臭而知其迹(跡)者,犬也。从犬、自。(尺救切)
字樣說明

此字段注本《說文解字》篆形作「手寫字」,禽走,臭而知其迹(跡)者,犬也。从犬、自。楷書寫法:上半作「自」:首筆作撇,輕觸於下「目」。下半作「犬」︰點不觸橫筆,末筆改頓點,寫法參「犬」字。「嗅」、「殠」(B01953)、「溴」(B02221)、「糗」(B03319)、「螑」(B04357)等字偏旁同此。

注  音 ㄒㄧㄡˋㄔㄡˋ
漢語拼音 ㈠xiù ㈡chòu
釋  義

ㄒㄧㄡˋ

1. 聞。通「嗅」。《說文解字.犬部》﹕「臭,禽走,臭而知其跡者,犬也。」《荀子.禮論》:「三臭之,不食也。」宋.蘇軾〈墨君堂記〉:「君又疏簡抗勁,無聲色臭味,可以娛悅人之耳目鼻口,則與可之厚君也,其必有以賢君矣。」

2. 氣味。如:「水是一種無色無臭的液體。」《易經.繫辭上》:「其臭如蘭。」《近十年之怪現狀》第三回:「起初的時候,莫不是堂哉皇哉的設局招股,弄到後來,總是無聲無臭的就這麼完結了。」

ㄔㄡˋ

1. 難聞之氣味。與「香」相對。如:「腥臭」、「口臭」、「銅臭」。《莊子.知北遊》:「若死生為徒,吾又何患,是其所美者為神奇,其所惡者為臭腐;臭腐復化為神奇,神奇復化為臭腐。」《通俗常言疏證.身體.臭烘烘》引《殺狗記》:「阿呀,臭烘烘牛糞,沒那喫介。」

2. 惡名,不好之名聲。如:「臭名昭著」、「遺臭萬年」。《晉書.卷九八.列傳.桓溫》:「不足復遺臭萬載邪!」《紅樓夢》第六五回:「趁如今我不拿他們取樂作踐准折,到那時,白落個臭名,後悔不及。」

3. 醜惡、令人厭惡。如:「她整天擺著一張臭臉。」《文明小史》第九回:「傅知府見了眾人,依舊擺出他的臭架子。」《豆棚閑話》第一○則:「得志時,就要充個豪傑;弗得時,囫圇是個臭侷。」

4. 兇狠、慘烈。《紅樓夢》第七一回:「奶奶不要生氣,等過了事,我告訴管事的打他個臭死。」《儒林外史》第六回:「揪著頭髮,臭打一頓。」《儒林外史》第四七回:「講的差不多,又臭罵那些人一頓。」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