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𦣹󴷉󴷌𦣼󴷋𨈻𩐍

說 明

正  字 A03386 自-00-06
說文釋形 手寫字,鼻也。象鼻形。凡自之屬皆从自。手寫字,古文自。(疾二切)
字樣說明 此字《說文解字》篆形作「手寫字」,鼻也。象鼻形。楷書寫法:首筆作撇,輕觸於下「目」。「咱」、「息」、「鼻」、「洎」(B02090)、「郋」(B05132)等字偏旁同此。按:《說文解字》另見「手寫字」字,同「自」字而省形,隸變或作「白」,如:「百」;或省作「日」,如:「魯」、「者」、「智」等字。
注  音 ˋ
漢語拼音
釋  義

1. 鼻子。《說文解字.自部》:「自,鼻也。」清.段玉裁.注:「王部曰:『自讀若鼻,今俗以作始生子為鼻子是』,然則許謂自與鼻義同音同,而用自為鼻者絕少也。……今義從也、己也、自然也,皆引伸之義。」

2. 己身。如:「自言自語」、「自給自足」、「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易經.謙卦》:「《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鏡花緣》第八四回:「世人往往自以為是,自誇其能,別人看著,口裡雖然稱讚,心裡卻是厭煩。」

3. 主動。如:「自覺」、「自願」。《管子.形勢》:「自媒之女,醜不可信。」《兒女英雄傳》第一八回:「為此晚生不揣鄙陋,竟學那毛遂自薦,倘大人看我可為公子之師,情願附驥。」

4. 起源。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履部》:「自,自之通訓當為始。」《禮記.中庸》:「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以入德也。」宋.歐陽修〈瀧岡阡表〉:「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鮮,遭時竊位,而幸全大節,不辱其先者,其來有自。」

5. 本來。唐.白居易〈嵩陽觀夜奏霓裳〉詩:「開元遺曲自淒涼,況近秋天調是商。」《三國演義》第二回:「官拜河東太守,自來驕傲。」

6. 自然、當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紅樓夢》第四回:「姊姊們暮年相見,自不必說悲喜交集,泣笑敘闊一番。」

7. 依然。唐.王勃〈滕王閣〉詩:「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唐.李華〈春行寄興〉詩:「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8. 從、由。如:「自古以來」、「自遠而近」。《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唐.柳宗元〈石渠記〉:「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橋其上。」

9. 如果,表示假設語氣。《左傳.成公十六年》:「自非聖人,外寧必有內憂。」南朝宋.何尚之〈又答問庾炳之事〉:「且自非殊勛異績,亦何足塞今日之尤。」

10. 雖然。《禮記.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惡乎用吾情?」《史記.卷三○.平準書》:「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

11. 姓。如明代有自勖。

12. 二一四部首之一。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