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𠃟𠔄𦫴󰂜𦬀󰂛

說 明

正  字 A00040 乙-02-03
說文釋形 大徐本:手寫字,女陰也。象形。image027,秦刻石也字。(羊者切)
段注本:手寫字,女陰也。从2f802,象形,2f802亦聲。手寫字,秦刻石也字。(余者切、《玉篇》余爾切)
字樣說明 此字《說文解字》篆形作「手寫字」,女陰也,象形。楷書寫法:首筆作一橫鉤,末筆作一豎曲鉤,較橫鉤長。「他」、「地」、「她」、「弛」、「拖」、「施」、「池」、「牠」、「迆」、「馳」等字偏旁同此。
注  音 ㄧㄝˇˊ
漢語拼音 ㈠yě ㈡yí
釋  義

ㄧㄝˇ

1. 表示一樣。如:「我懂,你也懂。」、「這個問題我也碰過。」北周.庾信〈鏡賦〉:「不能片時藏匣裡,暫出園中也自隨。」元.張可久〈沉醉東風.釣臺〉曲:「溪上良田得數頃來,也敢上嚴陵釣臺。」

2. 強調兩事並列。如:「客人中也有坐車的,也有走路的。」《紅樓夢》第八回:「也不至於太冷落,也不至於太熱鬧了。」

3. 表示強調。如:「一點也不」、「再也不敢」、「連爸媽也樂得開懷大笑。」《董西廂》卷二:「賊頭領,聞此語,佛也應煩。」

4. 表示轉折。《紅樓夢》第二回:「如今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

5. 表示委婉、讓步。如:「這樣也好!」、「也只好如此了!」《官場現形記》第五九回:「倘若不肯,也只好由他,我不能做出爾反爾的事。」

6. 表示或者、還是。元.李文蔚《燕青博魚》第三折:「姦夫在那裡?姓張姓李?姓趙姓王?可是長也矮,瘦也胖?」《水滸傳》第四○回:「你見我府裡那個門子,卻是多少年紀?或是黑瘦也白淨肥胖?」

7. 表語氣,用於句尾。

⑴ 表示判斷或肯定之語氣。《孟子.梁惠王上》:「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史記.卷一.五帝本紀》:「舜,冀州之人也。」

⑵ 表示疑問或反問之語氣。如:「何也?」《詩經.邶風.旄丘》:「叔兮伯兮,何多日也?」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院記〉:「此畫果真邪?幻也?」

⑶ 表示感嘆之語氣。如:「悲也!」《左傳.成公二年》:「惜也!不如多與之邑。」《水滸傳》第二八回:「眾囚徒一齊都拜道:『真神人也!』」

⑷ 表示命令之語氣。《左傳.隱公元年》:「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史記.卷五七.絳侯周勃世家》:「竇太后:『皇后兄王信可侯也。』」

8. 當助詞:

⑴ 用以引起下文。《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子產之從政也,擇能而使之。」《孟子.離婁下》:「地之相去也,千有餘里。」。

⑵ 置於句中,以調整音節語氣。如:「你再也不要提起此事。」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折:「可不道一部笙歌出入隨,抵多少水盡也鵝飛。」

⑶ 用於句中,表示停頓語氣。《論語.先進》:「柴也愚,參也魯。」唐.柳宗元〈黔之驢〉:「形之龐也類有德。」

⑷ 用於數事並舉。《禮記.中庸》:「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韓詩外傳》卷二:「君獨不見,夫雞乎,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敵在前敢鬥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時,信也。」

9. 姓。明朝有也伯先。

ˊ

⇒「匜」之異體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