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𦙃󴰏󴰊󴰉󴰍󴰋󴰑󴰌󴰐

說 明

正  字 A03309 肉-05-09
說文釋形 大徐本:手寫字,蟹醢也。从肉,手寫字聲。(相居切)
段注本:手寫字,蟹醢也。从肉,疋聲。(相居切)
字樣說明 此字《說文解字》篆形作「手寫字」,蟹醢也。从肉,疋聲。楷書寫法:上半作「疋」︰起筆作一橫鉤,中豎上觸於橫,末筆作捺,寫法參「疋」字;下半作「手寫字」︰中作點、挑,與「月」不同。「婿」字偏旁同此。
注  音 ㄒㄩ
漢語拼音
釋  義

1. 蟹醬。《說文解字.肉部》:「胥,蟹醢也。」《集韻.去聲.莫韻》:「胥,蟹醬也。」《周禮.天官.庖人》:「共祭祀之好羞。」漢.鄭玄.注:「謂四時所為膳食,若荊州之鮺(䱹)魚,青州之蟹胥,雖非常物,進之孝也。」

2. 古代掌管緝盜之官員,後泛指小吏。如:「胥吏」。唐.柳宗元〈封建論〉:「是故有裏胥而後有縣大夫。」宋.梅堯臣〈田家語〉詩:「里胥扣我門,日夕苦煎促。」

3. 等待。《孟子.萬章上》:「帝將胥天下而遷之焉。」《史記.卷四三.趙世家》:「左師觸龍言願見太后,太后盛氣而胥之。」

4. 視察。《詩經.大雅.公劉》:「于胥斯原,既庶既繁。」

5. 相、互相。《書經.大誥》:「惟大艱人,誕鄰胥伐于厥室。」《公羊傳.桓公三年》:「胥命者何?相命也。」

6. 皆、都。《詩經.小雅.角弓》:「爾之教矣,民胥傚矣。」漢.鄭玄.箋:「胥,皆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原道》:「天文斯觀,民胥以傚。」

7. 語末助詞。表語氣。《詩經.大雅.韓奕》:「籩豆有且,侯氏燕胥。」宋.朱熹.集傳:「胥,相也。或曰:語辭。」

8. 姓。如春秋時晉有胥甲。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