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𢄥󴭮󴭯𢑩𥏚󴭫󴭵󴭷󴭳𦘞󴭲󴭱󴭬󴭭󴭶𧲁󴭴𨽹󴭰𨽽󴭪

說 明

正  字 A03285 聿-07-13
說文釋形 「肄」《說文》作「A03285」。
大徐本:手寫字,習也。从手寫字C03473聲。手寫字,籀文手寫字手寫字,篆文手寫字。(羊至切)
段注本:手寫字,習也。从手寫字手寫字聲。手寫字,籀文A03285手寫字,篆文A03285。(羊至切)
字樣說明 左半上作「手寫字」:一橫、一豎折;左下「矢」末筆改作頓點;右半作「聿」,上長橫右須出頭,下兩橫,上橫稍短。按:此字與「放肆」之「肆」有別。
注  音 ˋ
漢語拼音
釋  義

1. 學習。《說文解字.聿部》:「肄,習也。」《禮記.曲禮下》:「君命大夫與士肄。」《續漢書志.第五.禮儀志中》:「兵、官皆肄孫、吳兵法六十四陣,名曰乘之。」《文明小史》第四一回:「因他二人自幼喜歡耍槍弄棒,很有點尚武精神,所以兄弟一齊送他們到武備學堂肄業。」

2. 勞苦。《書經.顧命》:「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奠麗陳教則肄。」《左傳.昭公十六年》:「宗周既滅,靡所止戾。正大夫離居,莫知我肄。」

3. 嫩枝。《廣韻.去聲.至韻》:「肄,嫩條也。」《詩經.周南.汝墳》:「遵彼汝墳,伐其條肄。」

4. 後裔。《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晉國不恤周宗之闕,而夏肄是屏。」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