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𠘥𡷪󰜅󰜇𣲝󰜆󰜂󰛶󰛹󰜀󰛾󰛸󰜃󰛵󰜄󰛿󰛼󰛽

說 明

正  字 A00318 冫-14-16
說文釋形

「凝」《說文》正篆作「冰」。
大徐本:手寫字,水堅也。从仌,从水。手寫字,俗冰从疑。臣鉉等曰:「今作筆陵切,以為冰凍之冰。」(魚陵切)
段注本:手寫字,水堅也。从水、仌。手寫字,俗冰从疑。(魚陵切)

字樣說明 此字段注本《說文解字》正篆作「手寫字」,水堅也。从水、仌。重文作「手寫字」,俗冰从疑。段玉裁注云:「以冰代仌,乃別製凝字,經典凡凝字皆冰之變也。」後世「冰」、「凝」分用,「凝結」義用「凝」,音ㄋㄧㄥˊ;「冰凍」義用「冰」,音ㄅㄧㄥ。「凝」之楷書寫法,右半作「疑」︰左上作一橫、一豎折,左下之「矢」,末筆改頓點;右上作一橫撇、一點,右下作「疋」。寫法參「疑」字。按:本典收「冰」為常用字。
注  音 ㄋㄧㄥˊ
漢語拼音 níng
釋  義

1.冰凍、結冰。《說文解字.仌部》:「冰,水堅也。……凝,俗冰从疑。」清.段玉裁.注:「以冰代仌,乃別製凝字。」晉.陸機〈苦寒行〉:「凝冰結重澗,積雪被長巒。」唐.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詩:「幕中草檄硯水凝。」

2.聚集、凝集。如:「凝聚」。唐.王勃〈滕王閣序〉:「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宋.歐陽修〈漁家傲.九月霜秋已盡〉詞:「雲欲凝,雁來應有吾鄉信。」

3.成、形成。《書經.皋陶謨》:「撫於五辰,庶幾其凝。」漢.孔安國.傳:「凝,成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原道》:「龍鳳以藻繪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

4.鞏固。《荀子.議兵》:「兼併易能也,唯堅凝之難焉。」《荀子.議兵》:「得之則凝,兼併無強。」

5.注意力專注或集中。如:「凝望」、「凝神」。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當昨乍見驚心目,凝視諦聽殊未足。」《文明小史》第二四回:「拈了一枝筆,坐在撫臺的公事桌上凝思。」

6.止、停。《荀子.王制》:「和解調通,好假道人,而無所凝止之,則姦言並至,嘗試之說鋒起。」唐.陸龜蒙〈奉和襲美太湖詩二十首.三宿神景宮〉詩:「風凝古松粒,露壓修荷柄。」

7.徐緩。南朝齊.謝脁〈鼓吹曲〉:「凝笳翼高蓋,疊鼓送華輈。」唐.白居易〈長恨歌〉:「緩歌謾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8.盛美、華麗。唐.王昌齡〈閨怨〉詩:「閨中少婦不曾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9.肅重、莊嚴。《淮南子.兵略》:「湫漻如秋,典凝如冬。」《新唐書.卷一二四.列傳.宋璟》:「璟風度凝遠,人莫涯其量。」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