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訂瀏覽
異 體 字 | A00318-002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níng |
研 訂 者 | 陳新雄 |
內 容 | 「」為「凝」之異體。《說文解字.部》:「冰,水堅也。從從水。魚陵切。臣鉉等曰:今作筆陵切,以為冰凍之冰。凝,俗冰從疑。」凝字之形,《隸辨.平聲.蒸韻》引〈脩華嶽碑〉「陽成山。」字形作「」,中間下部矢作夫,右旁「」作「」,而《漢隸字源.平聲.蒸韻》則作「」,中間上部「」作「上」,皆為筆勢小變,今定作凝之異體,應無可疑。 |
異 體 字 | A00318-003 |
---|---|
注 音 | ㈡ |
漢語拼音 | ㈡níng ㈠bīng |
研 訂 者 | 陳新雄 |
內 容 | ㈡ 「」為「凝」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部》:「,水堅也。從水。凝,俗冰從疑。」段注:「《易.象傳》:『初六,履霜。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古本當作陰始冰也,至堅也。〈釋器〉:『冰脂也。』孫本冰作凝。按此可證《詩》『膚如凝脂』,本作冰脂,以冰代,乃別製凝字,經典凡凝字皆冰之變也。」《字鑑.平聲.蒸韻》:「冰凝。上筆陵切,水凍也。下魚陵切,冰堅也。古文冰作,凝作冰,後人以冰代,以凝代冰。」《正字通.冫部》:「冰○篆作,冰本字,凝本作冰,後人以冰代,以凝代冰。《說文》凝為俗冰字。」據上所引,冰凍之冰本作,今變作冫,凝固之凝本作冰,篆作,故以為凝之異體。 ㈠ ⇒「冰」之異體。 |
異 體 字 | A00318-004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níng |
研 訂 者 | 陳新雄 |
內 容 | 「」為「凝」之異體。《說文解字.部》:「,水堅也。從從水。魚陵切。,俗冰從疑。」篆文凝右旁作「」,故隸變為足。從冫之字,古多作氵。《隸辨.卷六.偏旁》云:「,,《說文》作,象水凝之形,隸變如上,亦作冫,從之字,凍或借涷,凌亦借淩,冷亦借泠。」故凝可作,字之形,見於《碑別字新編.十六畫.凝字》引〈魏元崇業墓誌銘〉。故據以定作凝之異體。 |
異 體 字 | A00318-005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níng |
研 訂 者 | 陳新雄 |
內 容 | 「」為「凝」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部》:「,俗冰從疑。」按篆體右旁作「」,故隸變為「」,再變作「」。《隸辨.卷六.偏旁》云:「從之字,凍或借涷,凌亦借淩,冷亦借泠。」故凝可作。字之形,見於《偏類碑別字.冫部》凝字下引〈魏孝廉奚真墓誌〉作「」。故據以定作凝之異體。 |
異 體 字 | A00318-006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níng |
研 訂 者 | 陳新雄 |
內 容 | 「」為「凝」之異體。《說文解字.部》:「冰,水堅也。從,從水。,俗冰從疑。」《中國書法大字典.冫部》引趙孟頫作「」。此字之形,中作「」,乃「」之訛變,右作「」,乃據篆文之形,楷變而成。故定作凝之異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