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 明
正 字 | A03037 |
---|---|
說文釋形 | 「簪」《說文》作「兂」。 大徐本: ![]() ![]() 段注本: ![]() ![]() |
字樣說明 | 「![]() ![]() |
注 音 | ㈠ |
漢語拼音 | ㈠zān ㈡(又音)zēn |
釋 義 | ㈠ㄗㄢ 1. 古人用來綰髮或固定頭冠之頭飾。如:「頭簪」。《說文解字.兂部》:「兂,首笄也。……簪,俗兂。从竹、从朁。」《史記.卷四九.外戚世家》:「夫人脫簪珥叩頭。」唐.杜甫〈春望〉詩:「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亦稱為「簪子」。 2. 插、戴。唐.李嶠〈扈從還洛呈侍從群官〉詩:「並輯蛟龍書,同簪鳳皇筆。」宋.蘇軾〈答陳述古〉詩二首之一:「城西亦有紅千葉,人老簪花卻自羞。」 3. 連綴。《儀禮.士喪禮》:「以爵弁服,簪裳於衣左。」漢.鄭玄.注:「簪,連也。」 ㈡ㄗㄣ,ㄗㄢ之又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