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𠣥󰛈󰛊󰛉

說 明

正  字 A00307 冖-08-10
說文釋形 手寫字,高墳也。从勹,豖聲。(知隴切)
字樣說明 此字《說文解字》篆形作「手寫字」,高墳也,从勹,豖聲。段玉裁注云:「墓取勹義。」楷書寫法:上半變易作「冖」,下作「豖」:「豕」之左二撇上加點,點須貫穿兩撇筆;末二筆撇不穿捺,寫法參「勹」(N00053)字、「冖」(N00044)字、「豖」(C13423)字。「塚」字偏旁同此。另如「啄」、「琢」等字,偏旁亦作「豖」,寫法參此。
注  音 ㄓㄨㄥˇ
漢語拼音 zhǒng
釋  義

1. 高於地面之墳墓。如:「野冢」、「英雄冢」。《說文解字.勹部》:「冢,高墳也。」《史記.卷八.高祖本紀》:「項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冢。」

2. 封土祭祀地祇之處,同「社」。《書經.泰誓上》:「類于上帝,宜于冢土。」漢.孔安國.傳:「土,社也。」《詩經.大雅.綿》:「迺立冢土,戎醜攸行。」

3. 山頂。《詩經.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騰,山冢崒崩。」漢.毛亨.傳:「山頂曰冢。」

4. 最大的、第一的。《爾雅.釋詁上》:「冢,大也。」清.郝懿行.義疏:「蓋冢本封土為名,而凡大亦皆稱冢。……然則大君謂之冢君,大宰謂之冢宰,大子謂之冢子,大祀謂之冢祀。」《荀子.大略》:「冢卿不修幣,大夫不為場園。」唐.楊倞.注:「冢卿,上卿。」

5. 直系、嫡支。《後漢書.卷七四下.袁紹劉表列傳.劉表》:「回皇冢嬖,身頹業喪」唐.李賢.注:「冢,嫡也。」唐.駱賓王〈代李敬業討武曌檄〉:「敬業唐皇舊臣,公侯冢子。」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