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𠣥󰛈󰛊󰛉

研訂瀏覽

異 體 字 A00307-001 𠣥 勹-08-10
注  音 ㄓㄨㄥˇ
漢語拼音 zhǒng
研 訂 者 金周生
內  容

手寫字」為「冢」之異體。冢,《說文解字.勹部》作「手寫字」,云:「高墳也,從勹豖聲。」《干祿字書.上聲》楷定其字形為「冢」,《佩觿.卷中》同。《字彙.勹部》則定其字形為「手寫字」,《正字通.勹部》同,蓋直接依小篆字形楷化而來。今既定「冢」為正字,故「手寫字」當為「冢」之異體字。

異 體 字 A00307-002 土-10-13
注  音 ㄓㄨㄥˇㄓㄨㄥˇ
漢語拼音 zhǒng #zhǒng
研 訂 者 金周生
內  容

「塚」為「冢」之異體。冢,《說文解字.勹部》作「手寫字」,云:「高墳也,從勹豖聲。」《敦煌俗字譜.冂部》「冢」或作「塚」(中93.902.上5)《集韻.上聲.腫韻》收「塚」字,為「冢」之或體。《正字通.土部》「塚」下云:「俗󰛇字」(「󰛇」為「冢」之異體字)。凡此皆可證「塚」為「冢」之異體字。

#「塚」另兼正字

異 體 字 A00307-003 󰛆 冖-07-09
注  音 ㄓㄨㄥˇ ㈠⑴ㄍㄨㄐㄧㄚ
漢語拼音 ㈡zhǒng ㈠⑴gū ⑵jiā
研 訂 者 金周生
內  容

手寫字」為「冢」之異體。冢,《說文解字.勹部》作「手寫字」,云:「高墳也,從勹豖聲。」《漢隸字源.上聲.腫韻》引〈史晨孔廟後碑〉作手寫字,《敦煌俗字譜.冂部》亦有作「手寫字」者(中105.1043.上3),蓋皆較小篆形省一劃也。此種省形漢隸已然,故「手寫字」當為「冢」之異體字。

⇒「家」之異體

異 體 字 A00307-004 󰛇 冖-09-11
注  音 ㄓㄨㄥˇ
漢語拼音 zhǒng
研 訂 者 金周生
內  容

手寫字」,為「冢」之異體。冢,《說文解字.勹部》作「手寫字」,云:「高墳也,從勹豖聲。」《隸辨.上聲.腫韻》或作手寫字(〈魏受禪表〉),《玉篇.勹部》亦作「󰛇」,《中國書法大字典.冖部》引米芾書作手寫字,皆較今定正字「冢」多一小橫,故「󰛇」當為「冢」之異體字。

異 體 字 A00307-005 冖-08-10
注  音 ㄓㄨㄥˇㄇㄥˊ
漢語拼音 ㈡zhǒng ㈠méng
研 訂 者 金周生
內  容

手寫字」,為「冢」之異體。冢,《說文解字.勹部》作「手寫字」,云:「高墳也,從勹豖聲。」《四聲篇海.冖部》知隴切下收「手寫字」字,下云:「大也,神鬼舍也,高質(疑「墳」字之訛)也,……元在勹部,今改于冖部為正。」即今之正字「冢」之異體。《彙音寶鑑.恭上上聲》亦作「手寫字」形。故「手寫字」當為「冢」之異體字。

⇒「蒙」之異體

異 體 字 A00307-006 󰛈 土-09-12
注  音 ㄓㄨㄥˇㄓㄨㄥˇ
漢語拼音 ㈠zhǒng ㈡zhǒng
研 訂 者 金周生
內  容

手寫字」為「冢」之異體。冢,《說文解字.勹部》作「手寫字」,云:「高墳也,從勹豖聲。」《龍龕手鑑.土部》知勇反下收「手寫字」字。「塚」亦為「冢」之異體,故「手寫字」當為「冢」之異體字。

⇒「塚」之異體

異 體 字 A00307-007 土-10-13
注  音 ㄓㄨㄥˇㄆㄥˊㄓㄨㄥˇ
漢語拼音 ㈡zhǒng ㈠péng ㈢zhǒng
研 訂 者 金周生
內  容

手寫字」,為「冢」之異體。冢,《說文解字.勹部》作「手寫字」,云:「高墳也,從勹豖聲。」《四聲篇海.土部》收「手寫字」,下云:「知隴切,手寫字墓也。正作手寫字。」(按:手寫字為冢之異體字。)《經典文字辨證書.勹部》亦收「手寫字」,以為「手寫字」正、「冢」通、「手寫字」俗。故「手寫字」當為「冢」之異體字。

⇒「塳」之異體

⇒「塚」之異體

異 體 字 A00307-008 󰛉 土-11-14
注  音 ㄓㄨㄥˇㄓㄨㄥˇ
漢語拼音 ㈠zhǒng ㈡zhǒng
研 訂 者 金周生
內  容

手寫字」,為「冢」之異體。冢,《說文解字.勹部》作「手寫字」,云:「高墳也,從勹豖聲。」《玉篇.土部》收「手寫字」,下云:「知隴切,墓也。正作󰛇。」按:「󰛇」為「冢」之異體字,故「手寫字」亦當為「冢」之異體字。

⇒「塚」之異體

異 體 字 A00307-009 󰛊 土-10-13
注  音 ㄓㄨㄥˇㄓㄨㄥˇ
漢語拼音 ㈠zhǒng ㈡zhǒng
研 訂 者 金周生
內  容

手寫字」為「冢」之異體。冢,《說文解字.勹部》作「手寫字」,云:「高墳也,從勹豖聲。」《敦煌俗字譜.冂部》「冢」或作「手寫字」(祕19.055.右9)《龍龕手鑑.土部》收「手寫字」,以為「手寫字」之俗寫。按:「手寫字」為「冢」之異體字。《四聲篇海.土部》收「手寫字」,下云:「音手寫字,同。」按:「手寫字」為「冢」之異體字。由上述各文獻判斷,「手寫字」為「手寫字」形之變,當為「冢」之異體字。

⇒「塚」之異體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