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 明
正 字 | A02914 |
---|---|
說文釋形 | 大徐本:,無髮也。从人,上象禾粟之形,取其聲。凡秃之屬皆从秃。王育說:「蒼頡出見秃人伏禾中,因以制字。未知其審。」(他谷切) 段注本:,無髮也。从儿,上象禾粟之形,取其聲。凡禿之屬皆从禿。王育說:「倉頡出見禿人伏禾中,因以制字。未知其審。」(他谷切) |
字樣說明 | 此字段注本《說文解字》篆形作「」,無髮也。从儿,上象禾粟之形。楷書寫法:上半「禾」之末捺改頓點;下半作「儿」︰作一撇、一豎曲鉤,為古文「人」字,與「桌几」之「几」不同。若為左偏旁時,末筆改豎挑,如:「頹」、「穨」(B03127)等字。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tū |
釋 義 | 1. 無髮。《說文解字.禿部》:「禿,無髮也。」《莊子.天地》:「禿而施鬄,病而求醫。」《西遊記》第四四回:「且莫說是和尚,就是剪鬃、禿子、毛稀的,都難逃的。」 2. 動物無毛羽。《北齊書.卷三四.列傳.楊愔》:「卿前在元子思坊,騎禿尾草驢,經見我不下。」唐.韓愈〈月蝕效玉川子作〉詩:「赤鳥司南方,尾禿翅觰沙。」 3. 山無草木。《淮南子.道應》:「石上不生五穀,禿山不游麋鹿,無所陰蔽隱也。」宋.劉克莊〈蒜嶺〉詩:「燒餘山頂禿,潮至海波渾。」 4. 草木無枝葉。如「禿樹」。宋.梅堯臣〈楊公蘊之華亭宰〉詩:「今年拗都盡,禿株立童童。」元.揭傒斯〈登祝融峰贈星上人〉詩:「朔風日夜相騰蹙,谷老崖堅松柏禿。」 5. 未穿著、未配戴。《後漢書.卷七○.鄭孔荀列傳.孔融》:「又融為九列,不遵朝儀,禿巾微行,唐突宮掖。」《三國演義》第五○回:「大半皆是彝陵道上被趕得慌,只騎得禿馬,鞍轡衣服,盡皆拋棄。」 6. 物體尖端鈍粗、不尖銳。如:「禿針」。唐.杜甫〈題壁畫馬歌〉:「戲拈禿筆掃驊騮,欻見騏驎出東壁。」唐.元稹〈有鳥二十章〉詩:「遍啄鄧林求一蟲,蟲孔未穿長觜禿。」 7. 首尾不完整。如:「禿頭文章」、「這篇文章結尾有點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