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異體字

A02903-006󴅳󴅲󴅷󴅸󴅵󴅼󴅴󴅹󴅽󴅺󴅰󴅱𧗻󴅶󴅻

說 明

正  字 A02903 示-11-16
說文釋形 大徐本:手寫字,祀也。从示,御聲。(魚舉切)
段注本:手寫字,祀也。从示,御聲。(疑舉切)
字樣說明 上作「御」︰中間下作一豎挑,與「止」不同,寫法參「御」字。下作「示」,中筆作豎,左撇、右點不接豎筆。「蘌」(B04168)字偏旁同此。
注  音 ˋ
漢語拼音
釋  義

1. 祭祀。《說文解字.示部》:「禦,祀也。」

2. 抵抗、抵擋。如:「防禦」、「禦寒」。《詩經.小雅.常棣》:「兄弟鬩於牆,外禦其務。」《國語.齊語》:「君有此士也三萬人,以方行於天下,以誅無道,以屏周室,天下大國之君莫之能禦。」《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列傳.逢萌》:「行至勞山,人果相率以兵弩捍禦,吏被傷流血,奔而還。」《三國演義》第一○回:「當下李傕、郭汜、張濟、樊稠聞二軍將至,一同商議禦敵之策。」

3. 阻止、禁止。《玉篇.示部》:「禦,禁也。」《廣韻.上聲.語韻》:「禦,止也。」《周禮.秋官.司寤氏》:「禦晨行者,禁宵行者。」《國語.魯語下》:「天子有虎賁,習武訓也;諸侯有旅賁,禦災害也。」三國吳.韋昭.注:「禦,禁也。」

4. 強權、暴虐。《孟子.萬章下》:「今之諸侯取之於民也,猶禦也。」《抱朴子.外篇.行品》:「然而膽勁心方,不畏強禦,義正所在,視死猶歸。」唐.權德輿〈唐西川節度副大使韋公先廟碑銘序〉:「操持貴倖,不避彊禦,善理宮室,得其時制。」

5. 侍衛、衛兵。《隋書.卷二八.百官志下》:「改領軍為左右屯衛,加置左右禦。」《新唐書.卷一六二.列傳.獨孤及》:「自可扼要害之地,俾置屯禦,悉休其餘。」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