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𥉦󳻏𥺠󳻐

說 明

正  字 A02769 目-05-10
說文釋形 「眠」《說文》不錄。
字樣說明 右半作「民」︰起筆作一橫折、一橫、一豎挑,末筆作斜鉤,斜鉤起筆上觸於橫,寫法參「民」字。
注  音 ㄇㄧㄢˊ
漢語拼音 mián
釋  義

1. 睡。如:「安眠」。唐.韋應物〈秋夜寄丘二十二員外〉詩:「山空松子落,幽人應未眠。」《紅樓夢》第二五回:「嚇醒過來,方知是夢,因此翻來復去,一夜無眠。」

2. 某些動物之的一種生理狀態,再在一段時間內不動不食。如:「蠶眠」、「冬眠」。唐.包何〈和程員外春日東郊即事〉詩:「幾處折花驚蝶夢,數家留葉待蠶眠。」《醒世恆言.卷一八.施潤澤灘闕遇友》:「北蠶三眠,南蠶俱是四眠。眠起飼葉,各要及時。」

3. 裝死。《山海經.東山經》:「有獸焉,其狀如菟而鳥喙,鴟目蛇尾,見人則眠。」

4. 橫擺、平放。如:「眠琴」。唐.司空圖《詩品.典雅》:「眠琴綠陰,上有飛瀑,落花無言,人淡如菊。」唐.袁郊《三輔舊事》:「漢苑中有柳,狀如人形,號曰人柳,一日三眠三起。」

5. 無知覺。《龍龕手鑑.目部》:「眠,闇未明也。」漢.劉熙《釋名.釋姿容》:「眠,泯也,無知泯泯也。」

6. 藥物所引起的神智不清。《廣雅.釋詁三》:「眠,亂也。」漢.揚雄《方言》卷三:「凡飲藥傅藥而毒……東齊海岱之間謂之眠。」

7. 姓。明.凌廸知《萬姓統譜.卷二八.下平聲.先韻.眠姓》:「眠,見《姓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