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𤶷𤺨

說 明

正  字 A02702 疒-10-15
說文釋形 「瘡」《說文》不錄。
字樣說明 「疒」之撇上點、挑二筆不觸撇。「疒」下作「倉」︰上作「手寫字」,「人」頭下之短橫,不接撇、捺,寫法參「倉」字。
注  音 ㄔㄨㄤ
漢語拼音 chuāng
釋  義

1. 創傷、外傷。如:「刀瘡」。《玉篇.疒部》:「瘡,瘡痍也。古作創。」《後漢書.卷一九.耿弇列傳》:「傳語匈奴曰:『漢家箭神,其中瘡者必有異。』」《三國演義》第五五回:「大叫一聲,金瘡迸裂,倒於船上。」

2. 皮膚或黏膜上之潰瘍。如:「頭瘡」、「膿瘡」。《黃帝內經.素問.卷二○.五常政大論》:「上商與正商同,其病支廢癰腫瘡瘍,其甘蟲,邪傷肝也。」宋.唐慎微《政和證類本草.卷一一.草部下品》:「五毒草,味酸、平、無毒。根主癰疽惡瘡。」《抱朴子.外篇.擢才》:「乃有播埃塵於白珪,生瘡痏於玉肌。」

3. 比喻痛苦。唐.杜甫〈壯遊〉:「上感九廟焚,下憫萬人瘡。」



⇒「創」之異體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