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𤵨𤶌󳴷𤶟󳴶󳴻𤸃󳵊𤸂󳵄󳵈󳴸󳵀󳵋𤺁󳴽𤹶󳵁󳴿󳵃󳴾󳴺󳵆󳵉󳵌󳴼𤻯󳵂󳵅󳵍𤻺𦢝

說 明

正  字 A02701 疒-10-15
說文釋形 大徐本:手寫字,臞也。从疒,叜聲。(所又切)
段注本:手寫字,臞也。从手寫字,叜聲。(所又切)
字樣說明 「疒」之撇上點、挑二筆不觸撇。「疒」下作「叟」︰上作「手寫字」中一豎,豎筆下觸於「又」,寫法參「叟」字。
注  音 ㄕㄡˋ
漢語拼音 shòu
釋  義

1. 肌肉不豐滿。與「肥」相對。如:「瘦弱」、「瘦小」、「骨瘦如柴」、「燕瘦環肥」。《說文解字.疒部》:「瘦,臞也。」《南史.卷一六.列傳.王玄謨》:「孝武狎侮群臣,各有稱目,多須者謂之羊,短長肥瘦皆有比擬。」《官場現形記》第二九回:「這王小四子,原籍揚州人氏,瘦括括的一張臉、兩條彎溜溜的細眉毛、一個直鼻梁、一張小嘴。」

2. 指動物肌肉不帶脂肪的部份。如:「瘦肉」、「這塊肉太肥,我要瘦一點的。」

3. 細小、稀微。唐.白居易〈茅城驛〉詩:「地薄桑麻瘦,村貧屋舍低。」唐.杜甫〈無家別〉詩:「久行見空巷,日瘦氣慘悽。」宋.陸游〈泛舟詩〉:「葉凋山寺出,溪瘦石橋高。」元.元淮〈立春日賞紅梅之作〉詩:「應是化工嫌粉瘦,故將顏色助花嬌。」

4. 土壤瘠薄。唐.孟郊〈秋夕貧居述懷〉詩:「淺井不供飲,瘦田長廢耕。」

5. 減損。如:「消瘦」。宋.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詞:「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宋.蘇軾〈紅梅〉詩三首之二:「細雨裛殘千顆淚,輕寒瘦損一分肌。」

6. 詩風峭冷、奇僻。宋.朱熹〈次韻謝劉仲行惠筍〉詩二首之二:「君詩高處古無詩,島瘦郊寒詎足差。」宋.蘇軾〈祭柳子玉文〉:「元輕白俗,郊寒島瘦。」

7. 書法術語。指字體修長、筆鋒勁瘦挺拔。如宋徽宗的「瘦金體」。唐.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苦縣光和尚骨立,書貴瘦硬方通神。」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