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 明
正 字 | A02635 |
---|---|
說文釋形 | 大徐本:![]() ![]() ![]() ![]() ![]() ![]() ![]() 段注本: ![]() ![]() ![]() ![]() ![]() ![]() ![]() ![]() ![]() ![]() ![]() ![]() ![]() |
字樣說明 | 此字《說文解字》篆形作「![]()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shēn |
釋 義 | 1. 陳述、說明。《楚辭.屈原.九章.抽思》:「道卓遠而日忘兮,願自申而不得。」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周章道路,要候執事,叩頭流血,申訴冤枉。」 2. 舒展。通「伸」。漢.桓寬《鹽鐵論.利議》:「乃安得鼓口舌,申顏眉,預前論議是非國家之事也。」三國魏.曹植〈洛神賦〉:「申禮防以自持。」 3. 再、重複。晉.陸機〈辯亡論〉:「而加之以篤固,申之以節儉。」《資治通鑑.卷一一五.晉紀三七.安帝義熙六年》:「卿且申一戰,死復何晚!」 4. 地支第九位。 5. 時辰名。約當下午三時至五時。《通俗常言疏證.婦女.發轎》引《金陵雜誌》:「發寶轎,約申酉之時,於轎前鼓樂齊奏。擇年輕四人,各手執一燈,隨彩輿至女家謂之迎親寶轎。今江北但云發轎,或云發花轎是也。」 6. 古國名。故址約於今河南省南陽縣北方。 7. 姓。如戰國韓有申不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