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異體字

󳠺󳠸󳠹󳠽󳠼󳠷󳠻𠄙󳠶𠫩󳠵𣌦

說 明

正  字 A02468 爪-04-08
說文釋形

大徐本:手寫字,引也。从𠬪、𠂆。臣鉉等曰:「𠂆,音曳。𠬪(摽),二手也。而曳之,爭之道也。」(側莖切)
段注本:手寫字,引也。从𠬪、𠂆。(側莖切)

字樣說明

此字《說文解字》篆形作「手寫字」,引也。从手寫字手寫字。徐鉉注云:「手寫字,二手也。而曳之,爭之道也。」楷書寫法:上作「手寫字」,下中橫右須出頭,中作一豎鉤。「崢」「掙」、「淨」、「睜」、「箏」、「諍」、「錚」、「靜」等字偏旁同此。按:本典收「手寫字」(C00021)為罕用字。「手寫字」,《說文解字》釋為「物落上下相付也」,本典收為「摽」之異體字。

注  音 ㄓㄥ
漢語拼音 zhēng
釋  義

1. 奪取、互不相讓。《左傳.隱公十一年》:「公孫閼與潁考叔爭車,潁考叔挾輈以走。」《北史.卷二二.列傳.長孫道生》:「嘗有二鵰,飛而爭肉,因以箭兩隻與晟,請射取之。」

2. 較量、競爭。《書經.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唐.韓愈〈祭薛中丞文〉:「詩人墨客,爭諷新篇。」

3. 辯論。如:「據理力爭」。《左傳.昭公六年》:「民知爭端矣,將棄禮而徵於書。」《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此難以口舌爭也。」

4. 相差、差別。唐.杜荀鶴〈自遣詩〉:「百年身後一丘土,貧富高低爭幾多。」《水滸傳》第六九回:「我這行院人家坑陷了千千萬萬的人,豈爭他一個?」

5. 規勸。同「諍」。《呂氏春秋.仲春紀.功名》:「關龍逢、王子比干能以要領之死,爭其上之過。」

6. 如何。同「怎」。唐.韓偓〈哭花詩〉:「若是有情爭不哭,夜來風雨葬西施。」元.鍾嗣成〈一枝花.生居天地間套.梁州曲〉:「爭奈灰容土貌,缺齒重頤。」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