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𤌸󳞖󳞓𧄣

說 明

正  字 A02443 火-12-16
說文釋形

大徐本:手寫字,爇也。从火,󱁅聲。(式昭切)
段注本:手寫字,爇也。从火,堯聲。(式昭切)

字樣說明 左旁「火」之末筆作頓點。右作「堯」:上作三「土」,左下之「土」下橫筆斜挑;下作「兀」,不作「几」,寫法參「堯」字。
注  音 ㄕㄠ
漢語拼音 shāo
釋  義

1. 使物體著火。如:「燃燒」。《說文解字.火部》:「燒,爇也。」《玉篇.火部》:「燒,燔也。」《史記.卷五三.蕭相國世家》:「項王與諸侯屠燒咸陽而去。」《後漢書.卷五四.楊震列傳》:「關中遭王莽變亂,宮室焚燒,民庶塗炭,百不一在。」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2. 加熱使物體發生變化。如:「燜燒」、「燒磚」。唐.白居易〈賣炭翁〉詩:「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3. 一種烹調方法:

⑴ 先用油炸,再加湯汁來炒或煮。如:「燒茄子」、「紅燒鯉魚」。

⑵ 燻烤。如:「燒烤」、「叉燒」。《紅樓夢》第九回:「貼的好燒餅!你們都不買一個吃去?」《金瓶梅》第二六回:「問傅夥計要了一弔錢,買了一錢酥燒,拿盒子盛了。」

4. 人因病而體溫失常,發生高熱。如:「高燒」、「退燒」。《紅樓夢》第五二回:「晴雯服了藥,至晚間又服二和,夜間雖有些汗,還未見效,仍是發燒,頭疼鼻塞聲重。」

5. 一種烈性的蒸餾酒。如:「白燒」、「麥燒」。《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九:「元來江邊苦無好酒,群盜只吃得是燒刀子,這一罈是他們因要盡興,買那真正堆花燒酒,是極狠的。」

6. 極受注目的或贏得好感的。如:「這一張紀念莫札特二百年的選曲唱片,曾是引發狂熱搶購的燒碟。」、「這件新產品好燒!」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