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𤌸󳞖󳞓𧄣

研訂瀏覽

異 體 字 A02443-001 𤌸 火-10-14
注  音 ㄕㄠ
漢語拼音 shāo
研 訂 者 李鍌
內  容

手寫字」為「燒」之異體。《說文解字.火部》:「手寫字,爇也。從火,堯聲。」《四聲篇海.火部》:「手寫字,音燒。」《字彙補.火部》:「手寫字,音義同燒。」《康熙字典.火部》、《中文大辭典.火部》並云:「手寫字,奚韻:手寫字同燒。」《漢語大字典.火部》、《中華字海.火部》說同。按「燒」字從火、堯聲,屬形聲字。「手寫字」字從火草,草上有火自是燒也,屬會意。「手寫字」字僅見於《字彙補》及《康熙字典》所引之《奚韻》,他無所見,當是後起之俗字。故「手寫字」可為「燒」之異體也。

異 體 字 A02443-002 𧄣 艸-18-22
注  音 ㄕㄠ
漢語拼音 shāo
研 訂 者 李鍌
內  容

手寫字」為「燒」之異體。《說文解字.火部》:「手寫字,爇也。從火,堯聲。」《字彙補.艸部》:「手寫字,音義與燒同。」《康熙字典.火部》、《中文大辭典.艸部》、《漢語大字典.火部》、《中華字海.火部》同引《字彙補》之說。按「手寫字」字從焱草,會意。「手寫字」字從火草,已是燒也,從三火者,燒之盛也。且此字只見於《字彙補》,較「手寫字」字尤晚出,其為俗人所造可無疑矣。故「手寫字」可為「燒」之異體字。

異 體 字 A02443-003 火-05-09
注  音 ㄕㄠㄅㄧㄥˇㄕㄠ
漢語拼音 ㈡shāo ㈠bǐng #shāo
研 訂 者 李鍌
內  容

手寫字」為「燒」之異體。《說文解字.火部》:「手寫字,爇也。從火、堯聲。」《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手寫字,燒。老君碑文。」《字彙.火部》:「手寫字,同燒。」《正字通.火部》:「手寫字,同炳,舊註同燒,誤。別作手寫字。」《康熙字典.火部》:「手寫字,《五音集韻》:式招切,音燒。太上作,見〈亳州老君碑〉。《五音類聚》:張道忠添注釋曰:從一從內從火。一者坎也,為水也;內者是身,有水有火也。不燒柴薪,用自己身內水火,自燒煉去頑礦,要其靖正。丹砂手寫字煉,自身心性不能散失,得成大藥,便得長命石老之術也。按《字彙》同燒,《正字通》同炳,不知音與燒同,義有微別。至云同炳,則尤無據矣。」按《四聲篇海.火部》說與《五音類聚》同,當是道家所作之字,其為「燒」字異體可無疑矣。然僅為所用,他則不用也。

#「㶮」另兼正字

⇒「炳」之異體

異 體 字 A02443-004 󳞍 火-09-13
注  音 ㄕㄠ
漢語拼音 shāo
研 訂 者 李鍌
內  容

手寫字」為「燒」之異體。《說文解字.火部》:「手寫字,爇也。從火,堯聲。」《隸辨.平聲.宵韻》引〈張遷碑〉、〈曹全碑〉「燒」皆作「手寫字」。《敦煌俗字譜.火部》亦有作「手寫字」者,《玉篇.火部》:「手寫字,戶遙切,火焚總名。」按「燒」從堯聲。「堯」或俗省作「手寫字」,見「手寫字」。然則「手寫字」亦是「燒」之俗省。故「手寫字」可為「燒」之異體。

異 體 字 A02443-005 󳞎 火-08-12
注  音 ㄕㄠ
漢語拼音 shāo
研 訂 者 李鍌
內  容

手寫字」為「燒」之異體。《說文解字.火部》:「手寫字,爇也。從火,堯聲。」《敦煌俗字譜.火部》有作「手寫字」。按「燒」字從堯聲,「堯」字或有訛省作「手寫字」,見「手寫字」。然則「手寫字」亦當是「燒」之訛省,故「手寫字」可為「燒」之異體。

異 體 字 A02443-006 󳞏 火-08-12
注  音 ㄕㄠ
漢語拼音 shāo
研 訂 者 李鍌
內  容

手寫字」為「燒」之異體。《說文解字.火部》:「手寫字,爇也。從火,堯聲。」《敦煌俗字譜.火部》有作「手寫字」者,《中華字海.火部》:「手寫字,同燒。見《敦煌俗字譜》。」按「燒」從堯聲,俗或省作「手寫字」,見「手寫字」。然則「燒」俗亦可省作「手寫字」,故「手寫字」可為「燒」之異體。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