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𣺯󳏌󳏍𤃁

說 明

正  字 A02288 水-10-13
說文釋形 「溼」《說文》作「手寫字」。
大徐本:手寫字,幽溼也。从水;一,所以覆也。覆而有土,故溼也。手寫字省聲。(失入切)
段注本:手寫字,幽溼也。从一,覆也。覆土而有水,故溼也。从手寫字省聲。(失入切)
字樣說明
此字段注本《說文解字》篆形作「手寫字」,幽溼也。从一,覆也。覆土而有水,故溼也。从手寫字省聲。楷書寫法:右半中間作雙「幺」,下作「土」。按:此字為「潮溼」之正字,或作「濕」;「濕」(B02316)本為水名,歸次常用字,兼為此字之異體。另「手寫字」(C04895),本典收為罕用字。
注  音
漢語拼音 shī
釋  義

1. 含有水分、水分足。如:「潮溼」、「溼紙巾」。《說文解字.水部》:「溼,幽溼也。」《漢書.卷六四上.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嚴助》:「南方暑溼,近夏癉熱。」宋.姜夔〈昔遊〉詩:「燎茅烘溼衣,客有見留者。」

2. 沾水、沾潤。如:「淚溼衣襟」、「全身溼透」。唐.王維〈山中與裴迪秀才書〉:「露溼青皋,麥隴朝雊。」唐.岑參〈長門怨〉詩:「綠錢侵履跡,紅粉溼啼痕。」

3. 中醫六淫之一。因溼氣過大,阻滯氣之活動而致病,流行於長夏。如:「溼毒」、「風溼」。



⇒「濕」之異體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