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 明
正 字 | A02288 |
---|---|
說文釋形 | 「溼」《說文》作「 |
字樣說明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shī |
釋 義 | 1. 含有水分、水分多。同「濕」。《說文解字.水部》:「溼,幽溼也。」漢.焦贛《焦氏易林.卷二.復之第二十四.夬卦》:「水沫沉浮,沮溼不居,為心疾憂。」宋.姜夔〈昔遊〉詩:「燎茅烘溼衣,客有見留者。」 2. 沾水、沾潤。同「濕」。唐.耿湋〈客行贈人〉詩:「旅行雖別路,日暮各思歸。欲下今朝淚,知君亦溼衣。」宋.賀鑄〈魏城東〉詩:「短短宮牆見杏花,霏霏晩雨溼啼鴉。」 3. 中醫六淫之一。因溼氣過大,阻滯氣之活動而致病。同「濕」。明.江灌《名醫類案.卷一○.囊癰》:「小便澀滯,寒熱作渴。法當清肝火,除溼毒。」 ⇒「濕」之異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