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𣹫󳎣󳎡󳎤

說 明

正  字 A02278 水-10-13
說文釋形

「溯」《說文》作「㴑」。
大徐本:手寫字,逆流而上曰溯洄。㴑,向也。水欲下,違之而上也。从水,手寫字聲。手寫字,㴑或从朔。(桑故切)
段注本:手寫字,逆流而上曰溯洄。㴑,向也。水欲下,違之而上也。从水,手寫字聲。手寫字,㴑或从辵、朔。(桑故切)

字樣說明 右半作「朔」︰左「屰」之第四筆、第五筆作豎折、短豎,皆不接上橫筆,中作一豎撇;右半作「月」,寫法參「朔」字。本典收「泝」(B02066)為次常用字,兼為此字之異體。
注  音 ㄙㄨˋㄕㄨㄛˋ
漢語拼音 ㈠sù ㈡shuò
釋  義

ㄙㄨˋ

1. 逆流而上。《說文解字.水部》:「㴑,逆流而上曰溯洄。……溯,㴑或作从朔。」三國魏.王粲〈七哀詩〉二首之二:「方舟溯大江,日暮愁我心。」《晉書.卷一一三.苻堅載記上》:「晉將毛武生救魏興,遣前鋒督護趙福、將軍袁虞等將水軍一萬,溯江而上。」

2. 往上或往前推求、回想。如:「不溯既往」、「追溯往事」。清.戴震《孟子字義疏證.序》:「孔子既不得位,不能垂諸制度禮樂,是以為之正本溯源。」

⇒「泝」之異體

ㄕㄨㄛˋ

⇒「𣸛」之異體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