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𣳯󳎅󳎆滋󳎂𤀮𤂇󳎇

說 明

正  字 A02274 水-09-12
說文釋形 大徐本:手寫字,益也。从水,兹聲。一曰滋水,出牛飲山白陘谷,東入呼沱。(子之切)
段注本:手寫字,益也。从水,手寫字聲。一曰A02274水,出牛飲山白陘谷,東入呼沱。(子之切)
字樣說明 右半作「茲」當偏旁時寫法,「茲」字獨用時,上作「艹」頭,當偏旁時,作「手寫字」,寫法參「茲」字。
注  音
漢語拼音
釋  義

1. 愈加、更加。《說文解字.水部》:「滋,益也。」《孟子.公孫丑上》:「若是,則弟子之惑滋甚。」《老子》第五七章:「法令滋章,盜賊多有。」

2. 水名,在今山西、河北省境內。《說文解字.水部》:「一曰滋水,出牛飲山白陘谷,東入呼沱。」

3. 增長、繁殖。《左傳.隱公元年》:「無使滋蔓,蔓難圖也。」《呂氏春秋.季夏紀.明理》:「草木庳小不滋,五穀萎敗不成。」

4. 繁多、茂盛。《莊子.則陽》:「予來年變齊,深其耕而熟耰之,其禾繁以滋。」

5. 培植、培養。《廣韻.平聲.之韻》:「滋,蒔也。」《楚辭.屈原.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西遊記》第四回:「弼馬晝夜不睡,滋養馬匹。」

6. 引發、惹發。如:「滋事」。漢.蘇武〈詩〉四首之三:「握手一長歎,淚為生別滋。」唐.柳宗元〈晉文公問守原議〉:「雖或衰之賢足以守,國之政不為敗,而賊賢失政之端,由是滋矣。」

7. 汁液。漢.揚雄〈羽獵賦〉:「方將上獵三靈之流,下決醴泉之滋。」晉.左思〈魏都賦〉:「墨井鹽池,玄滋素液。」

8. 潤澤。南朝宋.謝惠連〈擣衣〉詩:「白露滋園菊,秋風落庭槐。」唐.李商隱〈潭州〉詩:「湘淚淺深滋竹色,楚歌重疊怨蘭叢。」

9. 味道、美味。如:「滋味」。《後漢書.卷六○下.蔡邕列傳》:「汦汦庶類,含甘吮滋。」唐.白居易〈效陶潛體〉詩一六首之四:「持玩已可悅,歡嘗有餘滋。」

10. 北平方言。指噴射、冒。如:「管子裂了,直滋水。」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