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𥫃󰑿󰒀

說 明

正  字 A00246 人-13-15
說文釋形 大徐本:手寫字,度也。从人,義聲。(魚羈切)
段注本:手寫字,度也。从人,義聲。(魚羈切)
字樣說明 右半作「義」︰上「羊」中豎下不出頭;下「我」,左作一撇、一豎鉤,左下作斜挑,上橫筆右連於「戈」,寫法參「義」字。
注  音 ˊ
漢語拼音
釋  義

1. 法制、標準也。《說文解字.人部》:「儀,度也。」清.段玉裁.注:「度,法制也。」《墨子.天志》:「置此以為法,立此以為儀,將以量度天下之王公大人、卿大夫之仁與不仁。」《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

2. 儀器之簡稱。如:「渾天儀」。《荀子.君道》:「君者,儀也,儀正而景正。」

3. 典範、表率。《荀子.正論》:「主者,民之唱也。上者,下之儀也。」《楚辭.屈原.九章.抽思》:「望三五以為像兮,指彭咸以為儀。」

4. 效法。《詩經.大雅.文王》:「儀刑文王,萬邦作孚。」漢.鄭玄.箋:「儀法文王之事,則天下咸信而尊之。」漢.張衡〈東京賦〉:「儀姬伯之渭陽,失熊羆而獲人。」

5. 嚮往、仰慕。《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上.孝宣許皇后》:「公卿議更立皇后,皆心儀霍將軍女。」

6. 匹配。如:「有鳳來儀」。《楚辭.宋玉.高唐賦》:「惟高唐之大體兮,殊無物類之可儀比。」

7. 宜。《文選.卷一九.詩.束皙.補亡詩》:「由儀,萬物之生,各得其儀也。」唐.李善.注:「毛萇《詩傳》曰:『儀,宜也。』」

8. 禮節、程序、形式。如:「禮儀」。《詩經.鄘風.相鼠》:「相鼠有皮,人而無儀。」《荀子.正論》:「諸夏之國,同服同儀。」

9. 禮物。如:「賀儀」。《喻世明言.卷二四.楊思溫燕山逢故人》:「且出此間,備些祭儀。」《紅樓夢》第二二回:「又一面遣人回去,將自己舊日作的兩色針線活計取來,為寶釵生辰之儀。」

10. 舉止容貌。如:「儀容」。《喻世明言.卷三○.明悟禪師趕五戒》:「瑞卿生得面方耳大,丰儀出眾。」

11. 望見。《呂氏春秋.似順論.處方》:「今夫射者儀毫而失牆,畫者儀髮而易貌。」漢.高誘.注:「儀,望也。睎望毫毛之微而不視堵牆之大,故能中也。」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