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𣉻󲨽󲨷󲨹𤾞󲩄󲩃󲨺𥏾󲨶𥏼󲨸󲨾󲨼

說 明

正  字 A01811 日-08-12
說文釋形

「智」《說文》作「𥏼」。
大徐本:手寫字,識詞也。从白,从󰄔(亏),从知。手寫字,古文手寫字(智)。(知義切)
段注本:手寫字,識䛐(詞)也。从白、亏、知。手寫字,古文智。(知義切)

字樣說明

此字《說文解字》篆形作「手寫字」,識詞也。从白(即「自」字),从亏,从知。楷書寫法:上半作「知」,左「矢」末筆作頓點,右作「口」,寫法參「知」字。下半省作「日」。

注  音 ˋ
漢語拼音 zhì
釋  義
1. 聰明、智慧。如:「大智若愚」、「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說文解字.白部》:「𥏼(智),識詞也。」《孟子.公孫丑上》:「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法苑珠林.卷四八.誡勗篇.雜誡部.誡誦》:「雖誦千言,不存悲智,不如一聽,自他兩利。」
2. 謀略、計策。如:「足智多謀」。《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吾寧鬥智,不能鬥力。」《三俠五義》第二三回:「那邊樹上有一樵夫正在伐柯,忽見猛虎啣一小孩,也是急中生智,將手中板斧照定虎頭拋擊下去,正打在虎背之上。」
3. 聰明之人。《洛陽伽藍記.卷一.永寧寺》:「爾朱榮不臣之跡,暴於旁午,謀魏社稷,愚智同見。」
4. 姓。如宋代有智浹。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