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

說 明

正  字 A01655 手-11-14
說文釋形 手寫字,敗也。从手,習聲。(之涉切)
字樣說明 左半作「扌」,末筆斜挑;右半作「習」:上作「羽」,橫折鉤中作點、挑,不作雙撇;下作「白」(音ˋ),寫法參「習」字。
注  音 ㄓㄜˊㄓㄜˇㄌㄚ
漢語拼音 ㈠zhé ㈡zhě ㈢lā
釋  義

ㄓㄜˊ

1. 毀損、折斷。《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列傳.范雎》:「魏齊大怒,使舍人笞擊雎,折脅摺齒。」漢.揚雄〈解嘲〉:「范雎魏之亡命也,折脅摺髂,免於徽索。」

2. 折疊。如:「摺衣服」、「摺紙」。北周.庾信〈鏡賦〉:「始摺屏風,新開戶扇。」《警世通言.卷二三.樂小舍𢬵生覓偶》:「樂知將此詩題於桃花箋上,摺為方勝,藏於懷袖。」

3. 折疊的、疊起的。如:「摺尺」。《紅樓夢》第二六回:「穿著銀紅襖兒,青緞背心,白綾細摺裙。」《海上花列傳》第二一回:「仲英套上扳指,掛上錶袋,手執摺扇。」

4. 曲折。宋.米芾〈海岳名言〉:「石曼卿作佛號,都無回互轉摺之勢。」

5. 小冊子。如:「手摺」、「存摺」。《儒林外史》第二○回:「只見一個十七八歲的小廝,右手拿著一本經摺,左手拿著一本書。」《花月痕》第三七回:「經略笑道:『喜事重重!』便向摺匣中取出一本奏摺,交付荷生。」

ㄓㄜˇ

「摺子」:摺疊之痕跡。或稱為「摺兒」。

㈢ㄌㄚ

⇒「拉」之異體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