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𢔉A01289-014󱸂

說 明

正  字 A01289 彳-07-10
說文釋形

手寫字,步道也。从彳,巠聲。徐鍇曰:「道不容車,故曰步道。」(居正切)

字樣說明 右半作「巠」︰兩橫中作「巛」,三撇頓點不觸上下橫,寫法參「巠」(C03026)字、「勁」字。
注  音 ㄐㄧㄥˋ
漢語拼音 jìng
釋  義

1.小路,或泛指道路。如:「幽徑」、「羊腸小徑」。《說文解字.彳部》:「徑,步道也。」《楚辭.宋玉.招魂》:「皋蘭被徑兮斯路漸,湛湛江水兮上有楓。」漢.王逸.注:「徑,路也。」唐.杜甫〈客至〉詩:「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2.達到目的之方法或路程。如:「蹊徑」、「門徑」、「途徑」。《荀子.勸學》:「將原先王,本仁義,則禮正其經緯蹊徑也。」《文明小史》第六○回:「他說四王吳惲是人人皆有之物,他所以別開蹊徑,專收宋元,和中丞的見解差不多。」

3.長度。宋.蘇軾〈竹枝歌〉:「海濱長鯨徑千尺,食人為糧安可入。」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六下.滇遊日記五》:「東西抵山,共徑十五里。」

4.通過圓心,以圓周為界之直線。如:「直徑」、「半徑」、「零點三八口徑手槍」。

5.行走。《集韻.平聲.青韻》:「徑,行過也。」《呂氏春秋.孟冬紀.安死》:「孔子徑庭而趨,歷級而上。」《漢書.卷五四.李廣蘇建傳.蘇建》:「徑萬里兮度沙幕,為君將兮奮匈奴。」

6.行為。如:「行徑。」《初刻拍案驚奇》卷二:「拐那一等浮浪子弟,好撲花行徑的,引他到此。」明.梅鼎祚《玉合記》第二五齣:「向雞園託跡,虎口逃生,眉愁翠斂,容羞紅潤,怕難藏舊家行徑。」

7.當副詞:

⑴即、就。《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列傳.淳於髡》:「髡恐懼俯伏而飲,不過一斗徑醉矣。」唐.李白〈月下獨酌〉詩四首之三:「誰能春獨愁,對此徑須飲。」

⑵直接。通「逕」。如:「逕取」、「徑行辦理」、「言畢徑去」。《集韻.去聲.徑韻》:「徑、逕:一曰,直也。」元.石君寶《秋胡戲妻》第四折:「正是自家門首,不免徑入。」《初刻拍案驚奇》卷四:「凡此之輩,殺之之道非一,重者或逕取其首領及妻子。」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