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𠫠󱷺𣥲𢓂󱷫󱷴󱷹󱷯󱷽󱷷󱷻𧺔𨑒󱂠󱷼𨑡

說 明

正  字 A01288 彳-07-10
說文釋形 「徒」《說文》作「手寫字」。
大徐本:手寫字,步行也。从辵,土聲。(同都切)
段注本:手寫字,步行也。从辵,土聲。(同都切)
字樣說明 此字《說文解字》篆形作「手寫字」,步行也。从辵,土聲。楷書寫法:右半作「走」︰上作「土」,下作「止」之變易,中豎上接於「土」,末二筆作撇、捺,寫法參「走」字。此字與「徙」易混,「徙」音ㄒㄧˇ,右上作「止」。
注  音 ㄊㄨˊ
漢語拼音
釋  義

1. 步行。《說文解字.辵部》:「徒,步行也。」《易經.賁卦.初九》:「賁其趾,捨車而徒。」

2. 步卒、兵卒。如:「徒兵。」《詩經.魯頌.閟宮》:「公徒三萬。」《左傳.隱公四年》:「諸侯之師,敗鄭徒兵,取其禾而還。」

3. 人,多指壞人。如:「暴徒」、「匪徒」、「刁徒」等。《水滸傳》第三六回:「趙家那廝,是個刁徒,如今暴得做個都頭,知道什麼義理!」《金瓶梅》第六回:「何九日自來懼西門慶是個刁徒,把持官府的人,只得收了銀子,又吃了幾盃酒。」

4. 同一類或同一派之人。如:「信徒」、「教徒」、「學徒」等。《呂氏春秋.慎大覽.報更》:「與天下之賢者為徒,此文王之所以王也。」《後漢書.卷五二.崔駰列傳.孫寔》:「寔之政論,言當世理亂,雖鼂錯之徒不能過也。」

5. 門人、弟子。如:「門徒」、「徒弟」。《論語.先進》:「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後漢書.卷三五.張曹鄭列傳.鄭玄》:「融門徒四百餘人,升堂進者五十餘生。」

6. 「徒刑」,一種拘禁犯人,強服勞役的刑罰。如:「無期徒刑」、「他被判有期徒刑二年,得併科罰金。」

7. 空。如:「徒手搏虎」、「徒手體操」。《論語.陽貨》:「夫召我者,而豈徒哉?」唐.柳宗元〈設漁者對智伯〉:「魚之大者幸而啄食之,臣亦徒手得焉。」

8. 但、僅。如:「徒增煩惱」。《孟子.公孫丑上》:「非徒無益,而又害之。」《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列傳》:「彊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

9. 白白的、平白。如:「徒然」、「徒勞無功」、「徒託空言」。漢.無名氏〈長歌行〉:「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鏡花緣》第二八回:「九公何苦徒費脣舌!你這鄉談暫且留著,等小弟日後學會再說罷。」

10. 卻、竟然。《莊子.天地》:「吾聞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見功多者,聖人之道。今徒不然。」《荀子.子道》:「吾以夫子為無所不知,夫子徒有所不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