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𠃕󱩸󱩹𠄓𠚴󱩻󱩾𠛏󱩿󱪁󱩽󱩺𣧓󱪂

說 明

正  字 A01146 巛-03-06
說文釋形

大徐本:手寫字,水中可居曰州,周遶其旁,从重川。昔堯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或曰九州。《詩》曰:「在河之州。」一曰州,疇也。各疇其土而生之。手寫字,古文州。臣鉉等曰:「今別作洲,非是。」(職流切)
段注本:手寫字,水中可居者曰州,水周繞其旁,从重川。昔堯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詩》曰:「在河之州。」一曰州,疇也。各疇其土而生也。手寫字,古文州。(職流切)

字樣說明 此字《說文解字》篆形作「手寫字」,水中可居之處,水周繞其旁,从重川。楷書寫法:「川」加三點,點皆不接邊筆。「洲」、「酬」、「喌」(B00384)、「詶」(B04655)等字偏旁同此。
注  音 ㄓㄡ
漢語拼音 zhōu
釋  義

1. 水上之陸塊。同「洲」。《說文解字.川部》:「州,水中可居曰州。」《漢書.卷二八.地理志下》:「自合浦徐聞南入海,得大州,東西南北方千里。」《太平寰宇記.卷一六九.嶺南道十三.瓊州》:「五州都在海中州之上,方千里,四面抵海。」

2. 古代之地方組織,歷代制度不一。或云二千五百家為州,如《周禮.地官.大司徒》:「五黨為州,使之相賙。」漢.鄭玄.注:「州,二千五百家。」或云萬家為州,如《管子.度地》:「百家為里,里十為術,術十為州,州十為都,都十為霸。」

3. 古代之行政區劃,後州雖廢,或沿用為地名,如:「蘇州」、「杭州」。《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天下土地之圖,周知九州之地域。」漢.鄭玄.注:「九州:揚、荊、豫、青、兗、雍、幽、冀、并也。」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

4. 州官。《新唐書.卷一九六.隱逸列傳.武攸緒》:「今州縣逼遣,士為驚嗟,願詔賜嵩山舊居,令州縣存問。」唐.柳宗元〈童區寄傳〉:「虛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視兒幼願耳。」

5. 古國名。《春秋.桓公五年》:「冬,州公如曹。」唐.孔穎達.正義:「《世本》:『州,國,姜姓。』」《左傳.桓公十一年》:「鄖人軍於蒲騷,將與隨、絞、州、蓼伐楚師。」晉.杜預.注:「州國在南郡華容縣東南。」

6. 聚集。《國語.齊語》:「令夫士群萃而州處。」三國吳.韋昭.注:「州,聚也。」

7. 居。《玉篇.巛部》:「州,居也。」《廣雅.釋水》「州,居也。」

8. 臀毛色白之馬。《爾雅.釋畜》:「白州驠。」晉.郭璞.注:「州,竅。」宋.邢昺.疏:「謂馬之白尻者,名驠也。」

9. 英文state之意譯。如:「佛羅里達州(State of Florida)」、「加利福尼亞州(State of California)」。

10. 姓。如春秋晉國有州綽。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