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B03776-003󸜩

研訂瀏覽

異 體 字 B03776-001 屮-00-03
注  音 ㄘㄠˇㄘㄠˇㄔㄜˋ
漢語拼音 ㈡cǎo ㈠cǎo #chè
研 訂 者 李鍌
內  容

「屮」為「艸」之異體。《說文解字.艸部》:「手寫字,百芔也。從二屮。」《集韻.去聲.皓韻》:「艸、草、屮,采早切。《說文》:百芔也。從二屮。或作草、屮。」《六書正譌.去聲.皓韻》亦云:「手寫字,艸,采早切。百卉也。從二屮,古文作手寫字,《史記》、《漢書》皆作屮,俗用草,非。」按《說文解字.屮部》:「手寫字,艸木初生也。象丨出形,有枝莖也。古文或以為艸字。讀若徹。」段注云:「凡云古文以為某字者,此明六書之假借以用也。」是則「屮」「艸」本不同字,古文假借「屮」以為「艸」字,「屮」遂為「艸」之異體矣。

#「」另兼正字。

⇒「草」之異體



#「屮」另兼正字
異 體 字 B03776-002 艸-06-10
注  音 ㄘㄠˇ #⑴ㄘㄠˇㄗㄠˋ
漢語拼音 cǎo #⑴cǎo ⑵zào
研 訂 者 李鍌
內  容

「草」為「艸」之異體。《說文解字.艸部》:「手寫字,百芔也。從二屮。」《隸辨.去聲.皓韻》引〈桐柏廟碑〉:「草木芬芳」;〈孔手寫字碑〉:「斯多草竊」,皆作「草」。《類篇.艸部》:「艸,百芔也。從二屮。凡艸之類皆從艸。或作草。」《六書正譌.皓韻》:「手寫字,艸,采早切,百卉也。從二屮,古文作手寫字,《史記》、《漢書》皆作屮,俗用草,非。」《字彙.艸部》:「艸,按《六書正譌》:俗用草,非。《說文》:於草字注云:斗櫟實,自保切。徐鉉曰:櫟實可以染帛為黑色,故曰草。今俗以此為艸木之艸,別作皁為黑色之皁,皆無意義。愚謂艸、草二字,經史通用之久矣,不可改也。」《正字通.艸部》「艸」字下云:「艸木之艸通作草。」《字辨.體辨一》:「艸、草,《說文》作艸,經典承作草。上列者為正。《彙音寶鑑.高上上聲》:「艸,草本字。」按《說文解字.艸部》:「手寫字,斗櫟實也。一曰象斗。從艸,早聲。」「手寫字」楷書作「草」,與「艸」本不同字。自漢隸假「草」以為「艸」,經典相承,於是「草」字乃成「艸」之異體而行於世。

#「」另兼正字。



#「草」另兼正字
異 體 字 B03776-003 B03776-003 屮-00-03
注  音 ㄘㄠˇㄔㄜˋㄗㄨㄛˇㄘㄠˇㄗㄨㄛˇ
漢語拼音 ㈣cǎo ㈠chè ㈡zuǒ ㈢cǎo #zuǒ
研 訂 者 李鍌
內  容

手寫字」為「艸」之異體。《說文.艸部》:「手寫字,百芔也。從二屮。」《隸辨.平聲.皓韻》:「手寫字,〈高彪碑〉:獄手寫字手寫字。按《說文》手寫字,讀若徹,艸木初生也。古文或以為艸字。洪範:庶草蕃廡。古文《尚書》作手寫字,《漢書.禮樂志》:手寫字木零落。師古曰:手寫字古草字。」《金石文字辨異.平聲.皓韻》說同。《正字通.艸部》:「《漢書.晁錯傳》:手寫字茅臣無識知。〈董仲舒傳〉:朱手寫字生。皆以手寫字為艸。正韻、韻會,草、艸亦作手寫字,合為一。或疑史漢本作艸,俗訛省作手寫字,非手寫字與艸古通也。」按《說文解字.屮部》:「手寫字,艸木初生也,象丨出形,有枝莖也。古文或以為艸字。讀若徹。」由此見「屮」中作豎筆,至隸書乃變豎為撇作「手寫字」。「屮」與「手寫字」僅筆形略有變異,他無所別。「屮」為「艸」之異體,則「手寫字」自亦可為「艸」之異體矣。

#「手寫字」另兼正字。

⇒「屮」之異體

⇒「左」之異體

⇒「草」之異體



#「C02684」另兼正字
異 體 字 B03776-004 󸜩 艸-06-10
注  音 ㄘㄠˇ
漢語拼音 cǎo
研 訂 者 李鍌
內  容

手寫字」為「艸」之異體。《說文.艸部》:「手寫字,百芔也。從二屮。」《集韻.上聲.皓韻》:「艸、手寫字、屮,采早切,說文百芔也。從二屮,或草、屮。」《正字通.艸部》:「按艸手寫字二字,經史互見,義相通。……隸書凡字從艸者作卝,象枝葉交錯形。舊本艸卝同,俗作䒑。不知艹俗作卝,與𦫳溷。今𦫳、手寫字手寫字、夔、手寫字、莧諸字收入艸部,並非。櫟實之手寫字,今從皁;艸木之艸,通作草。」按依《正字通》之說,「草」之作「手寫字」,實隸書之訛變,「草」為「艸」之異體。而訛體「手寫字」亦得以為「艸」之異體矣。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