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𠅪󸙥𦕾𦗦𦘉𨈸

研訂瀏覽

異 體 字 B03611-001 𠅪 亠-10-12
注  音 ㄍㄨㄚㄨㄤ
漢語拼音 ㈠guā ㈡wāng
研 訂 者 蔡信發
內  容

手寫字」為「聒」之異體。「聒」字見《說文解字.耳部》,篆文作「手寫字」,曰:「讙語也。從耳手寫字聲。」(大徐本「讙」作「手寫字」)隸定本當作「手寫字」,今則通行作「聒」(見《龍龕手鑑.耳部》、《玉篇.耳部》)。

手寫字」字始見《四聲篇海.亠部》,曰:「古文,音尪。」未詳為何字之古文,降及《字彙補.亠部》則曰:「古文『聒』字。」不詳所據。觀其字形,與「聒」相去遠甚,形構之旨無可說者,且《四聲篇海》僅記其音讀,何後出之《字彙補》反能明其為何字之古文?是又可疑也,其中容或有訛舛!雖則如此,然《康熙字典.亠部》、《中文大辭典.亠部》並從《字彙補》,則「手寫字」為「聒」之異體有據,故可收。

⇒「尪」之異體

異 體 字 B03611-002 𦕾 耳-07-13
注  音 ㄍㄨㄚ
漢語拼音 guā
研 訂 者 蔡信發
內  容

手寫字」為「聒」之異體。「聒」之篆文作「手寫字」,《說文解字.耳部》:「讙語也。從耳手寫字聲。」依篆文,隸定當作「手寫字」,今則通行作「聒」,故《正字通.耳部》曰:「本作『手寫字』,篆作『手寫字』,俗省作『聒』。」說是。今既以俗省之「聒」為正字,則「手寫字」反為其異體矣,故可收。

異 體 字 B03611-003 𦗦 耳-12-18
注  音 ㄍㄨㄚ
漢語拼音 guā
研 訂 者 蔡信發
內  容

手寫字」為「聒」之異體。「聒」之篆文作「手寫字」,《說文解字.耳部》:「讙語也。從耳手寫字聲。」(大徐本「讙」作「手寫字」)隸定當作「手寫字」,今則通行省作「聒」。「手寫字」字始見《字彙補.耳部》,曰:「古《尚書》『聒』字。」《康熙字典.耳部》、《中文大辭典.耳部》從之。按:字本從「手寫字」,此字改從「手寫字」,未詳形構之旨,或是俗寫之一耳。字書既已載錄,其為「聒」之異體有據,故可收。

異 體 字 B03611-004 𨈸 身-06-13
注  音 ㄍㄨㄚ
漢語拼音 guā
研 訂 者 蔡信發
內  容

手寫字」為「聒」之異體。「聒」之篆文作「手寫字」,《說文解字.耳部》:「讙語也。從耳手寫字聲。」(大徐本「讙」作「手寫字」)隸定當作「手寫字」,今則通行省作「聒」。「手寫字」字始見《龍龕手鑑.身部》,曰:「俗。古活反,正作『聒』。」按:字本從耳,此字改從身,夫「耳」、「身」形近,恐是傳鈔之際,形近而誤植者也。本是訛字,然字書則以為俗字,當是彼時書體之風尚也,其為「聒」之異體有徵,故可收。

異 體 字 B03611-005 󸙥 耳-06-12
注  音 ㄍㄨㄚ
漢語拼音 guā
研 訂 者 蔡信發
內  容

手寫字」為「聒」之異體。「聒」之篆文作「手寫字」,《說文解字.耳部》:「讙語也。從耳手寫字聲。」(大徐本「讙」作「手寫字」)隸定當作「手寫字」,今則通行省作「聒」。「手寫字」字始見《廣韻.入聲.末韻》,曰:「聲擾。」按:「聒」與「手寫字」,右上一為撇一為橫線,實為筆勢之稍異耳,就「手寫字」而言,二字同為省變之俗則一也,今既以一撇之「聒」為正,則一橫線之「手寫字」乃為其異體無疑,故可收。

異 體 字 B03611-006 𦘉 耳-15-21
注  音 ㄍㄨㄚㄍㄨㄚ
漢語拼音 ㈠guā ㈡guā
研 訂 者 蔡信發
內  容

手寫字」為「聒」之異體。「聒」之篆文作「手寫字」,《說文解字.耳部》:「讙語也。從耳手寫字聲。」(大徐本「讙」作「手寫字」)隸定當作「手寫字」,今則通行省作「聒」。「手寫字」字為「懖」之古文(見《說文解字.心部》),段氏注曰:「其字皆作『懖』,未嘗作『聒』也,衛包因鄭云:『懖,讀如聒耳之聒。』竟改經文作『聒』。」據此,則「聒」、「手寫字」(即「懖」)本只是同音之二字,然自衛包妄改經文「懖」作「聒」以降,字書皆承之以為「聒」之異體,如《集韻.入聲.末韻》、《字彙補.耳部》均是。此字與「聒」本僅為同音字之關係,然字書則以為同,故可收。

⇒「懖」之異體

異 體 字 B03611-007 口-06-09
注  音 ㄍㄨㄚㄏㄨㄚˋˋ #⑴ㄍㄨㄚㄏㄨㄞˋ
漢語拼音 ㈠guā ㈡huà ㈢shì #⑴guā ⑵huài
研 訂 者 蔡信發
內  容

「咶」為「聒」之異體。「聒」之篆文作「手寫字」,《說文解字.耳部》:「讙語也。從耳手寫字聲。」(大徐本「讙」作「手寫字」)隸定當作「手寫字」,今則通行省作「聒」。「咶」字,《廣韻》凡三見:1.怪韻:「鼻息。」火怪切;2.夬韻:「息聲。」火夬切;3.鎋韻:「息也。」下刮切。實者此字歷來除「火怪切」外,尚有「善指切」、「胡化切」、「古活切」等,說詳「話」字條。

「咶」字之為「聒」,不見字書,然《降魔變文》曰:「香芬芳而撲鼻,鳥噪咶而和嗚。」蒲松齡《聊齋俚曲集.磨難曲》第十三回:「鬧吵吵咶殺人,只待將鳴蟬罵。」此二「咶」即「聒」也。據此,「咶」、「聒」同為一字,雖不見字書,然文獻有據,為異體可從,故可收。

#「咶」另兼正字

⇒「話」之異體

⇒「舐」之異體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