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訂瀏覽
異 體 字 | B02738-006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zhì |
研 訂 者 | 周小萍 |
內 容 | 「」為「疐」之異體。《說文.叀部》篆作「」,云:「礙不行也。從叀,引而止之也。叀者,如叀馬之鼻。從()此與牽同意。陟利切」。今楷體正字作「疐」。 「」之字形,見於《四聲篇海.足部》,注云:「陟利切。礙不行也」。《字彙.足部》,注云:「同疐」。《正字通.足部》,云:「俗疐字」。 《集韻.去聲.至韻》字作「」,注云:「或從足」。故「疐」字與足義相關,俗乃增形作「」,二形同字,故收「」為「疐」之異體。 |
異 體 字 | B02738-008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dì |
研 訂 者 | 周小萍 |
內 容 | 「」為「疐」之異體。《廣韻.去聲.至韻》,注云:「礙不行也。又頓也。」又《去聲.霽韻》都計切,,注云:「,柢也。《爾雅》:『棗李曰之』,謂去柢也。」 《集韻.去聲.霽韻》、,注云:「去本也。《爾雅》:『棗李曰之』,或從艸」。《正字通.疋部》,注云:「之侍切。音至。跲也,頓也。《詩.豳風》:『載其尾』。與躓通。又霽韻,音帝。《爾雅》:『棗李曰之』。與蔕通。《集韻》加艸作。俗作蒂,非。」今之字書如《中文大辭典》、《漢語大字典》皆引《集韻》收「」,或從艸,與「」同。然楷體以「疐」為正字,故收「」為「疐」之異體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