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𢷐󸄾󸄿𤴝󸄽𤴡󸄼𧁏𨂬𨆫𨇈

說 明

正  字 B02738 疋-09-14
說文釋形 大徐本:手寫字,礙不行也。从叀,引而止之也。叀者,如叀馬之鼻。从此與牽同意。(陟利切)
段注本:手寫字,礙不行也。从叀,引而止之也。叀者,如叀馬之鼻。从手寫字,此與牽同意。《詩》曰:「載疐其尾。」(陟利切)
注  音 ˋㄉㄧˋ
漢語拼音 ㈠zhì ㈡dì
釋  義

ˋ

1. 停滯、阻礙不前。《說文解字.叀部》:「疐,礙不行也。」明.張岱《陶庵夢憶.卷四.嚴助廟》:「張大來以一丁泥一串珠名世,球著足,渾身旋滾,一似黏疐有膠,提掇有線,穿插有孔者,人人叫絕。」

2. 顛躓、倒仆。《詩經.豳風.狼跋》:「狼跋其胡,載疐其尾。」清.薛福成〈書科爾泌忠親王大沽之敗〉:「英領隊官傷股而疐,殞焉。」

ㄉㄧˋ

1. 指去掉瓜果之蒂。《集韻.去聲.霽韻》:「𤴡(疐),去木也。」《爾雅.釋木》:「棗李曰疐之。」宋.邢昺.疏:「謂治棗李皆去其疐。」《禮記.曲禮上》:「為大夫累之,士疐之。」

2. 瓜果之蒂。通「蒂」。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三三.果部五.甜瓜》:「王禎云:『其蒂曰疐,謂繫蔓處也。』」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