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𠱩𠱭𠱰󰭥󰭣󰭢󰭦󰭤󰭠𠁈

研訂瀏覽

異 體 字 A00526-001 𠱩 口-06-09
注  音 ㄐㄩㄣ
漢語拼音 jūn
研 訂 者 王初慶
內  容

手寫字」為「君」之異體。「君」,《說文解字.口部》云:「手寫字,尊也,從尹發號,故從口。」隸變作「君」。《龍龕手鏡.雜部》曰:「手寫字,音君。」《集韻.平聲.文韻》云:「君、手寫字手寫字手寫字手寫字:拘云切。《說文》:「尊也,從尹發號,故從口。」一曰:群也,下之所歸也。古作手寫字手寫字手寫字,唐武后作手寫字。」《類篇.口部》「君」下亦收「手寫字手寫字手寫字」之異體。謹按:「君」,《金文編.卷二》引〈智君子鑑〉作「手寫字」;《古文四聲韻.平聲.文韻》引〈古尚書〉作「手寫字」,「手寫字」當為「手寫字」、「手寫字」之隸變,故「手寫字」可收為「君」之異體字。

異 體 字 A00526-002 𠱭 口-06-09
注  音 ㄐㄩㄣ
漢語拼音 jūn
研 訂 者 王初慶
內  容

手寫字」為「君」之異體。「君」,《說文解字.口部》云:「手寫字,尊也,從尹發號,故從口。舉云切。手寫字,古文象君坐形。」篆文隸變為「君」。《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以手寫字手寫字為君之古文。《字彙補.口部》曰:「手寫字,《說文》古文君字。」謹按:《說文》古文「君」作「手寫字」,本從「手寫字」,隸變之後,以筆勢之小異訛為「艸」,於是乎作「手寫字」,故「手寫字」可收為「君」之異體字。

異 體 字 A00526-003 𠱰 口-06-09
注  音 ㄐㄩㄣ
漢語拼音 jūn
研 訂 者 王初慶
內  容

手寫字」為「君」之異體。「君」,《說文解字.口部》云:「手寫字,尊也,從尹發號,故從口。」隸變作「君」。《字彙補.口部》曰:「手寫字,武后所製君字。《集韻》作手寫字手寫字。」謹按:《新唐書.卷七六.武后傳》云武后:「作曌、手寫字手寫字手寫字手寫字手寫字手寫字手寫字手寫字手寫字手寫字手寫字十有二文。」宋、王觀國《學林.卷一○.孫休四子名》條下曰:「武氏自制十有二字,曰曌照、手寫字天、手寫字地、手寫字日、手寫字月、手寫字星、手寫字君、手寫字臣、手寫字載、手寫字初、手寫字年、手寫字正。」字形與《新唐書》小異。《集韻.平聲.文韻》「君」下收「手寫字」字,云:「唐武后作手寫字。」可知《字彙補》之「手寫字」乃「手寫字」、「手寫字」之訛。然《康熙字典.口部》因《字彙補》之說收「手寫字」字,《中文大辭典.口部》亦然,遂不得不視「手寫字」為「君」之異體字矣。

異 體 字 A00526-004-1 𠁈 口-09-12
注  音 ㄐㄩㄣ
漢語拼音 jūn
研 訂 者 王初慶
內  容

手寫字」為「君」之異體。「君」,《說文解字.口部》云:「手寫字,尊也。從尹發號,故從口。」隸變作「君」。《集韻.平聲.文韻》於「君、手寫字手寫字手寫字手寫字」下謂:「唐武后作手寫字。」《四聲篇海.口部》曰:「手寫字,居云切,與君同。」謹按:《新唐書.卷七六.武后傳》謂武后:「作曌、手寫字手寫字手寫字手寫字手寫字手寫字手寫字手寫字手寫字手寫字手寫字、十有二文。」宋.王觀國《學林.卷一○.孫休四子名》條下云:「武后自制十有二字,曰曌照、手寫字天、手寫字地、手寫字日、手寫字月、手寫字星、手寫字君、手寫字臣、手寫字載、手寫字初、手寫字年、手寫字正。」字形與《新唐書》小異。後世字書,如《中文大辭典.口部》及《漢語大字典.一部》並引《集韻》作「手寫字」,故「手寫字」可收為「君」之異體。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