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𢆶󵀃󵀇󵀅󵀆󵀄󵀊󵀈𦱳󵀁󵀂󵀉

研訂瀏覽

異 體 字 A03473-001 艸-05-09
注  音 ˊ
漢語拼音 ⑴zī ⑵cí
研 訂 者 李添富
內  容

手寫字」為「茲」之異體。茲,段注本《說文解字.艸部》作「手寫字」,云:「艸木多益,從艸絲省聲。」今考《正字通.艸部》云:「手寫字,古文茲。見史註。舊本闕。」《康熙字典.艸部》、《中文大辭典.艸部》、《漢語大字典.艸部》、《中華字海.艹部》亦皆引《正字通》定「手寫字」同「茲」。今以字書有據,故可收「手寫字」字為「茲」字之異體。

異 體 字 A03473-002 艸-06-09
注  音 ㈠⑴ˊ
漢語拼音 ㈠⑴zī ⑵cí ㈡zī
研 訂 者 李添富
內  容

「兹」為「茲」之異體。茲,段注本《說文解字.艸部》作「手寫字」,云:「艸木多益,從艸絲省聲。」今考《隸辨.平聲.之韻》引〈孔宙碑〉作「兹」,並注云:「《干祿字書》兹通茲。」又《廣韻.平聲.之韻》、《異體字手冊.八畫》、《宋體母稿異體字.艸部》皆作「兹」,《漢語大字典.八部》亦云:「兹同茲。」按《隸辨.卷六.偏旁》云:「艸,從二屮,在上者或作艸、屾,亦省作艹,經典相承用此字。亦變作䒑,或作艹,與手寫字字異文相混,或作卝,與𦫳字省文相混。」然則作「兹」者,蓋「艸」頭隸變作「䒑」故也。故可收「兹」字為「茲」字之異體。

⇒「玆」之異體

異 體 字 A03473-003 𦱳 艸-08-12
注  音 ˊ
漢語拼音 ⑴zī ⑵cí
研 訂 者 李添富
內  容

手寫字」為「茲」之異體。兹,段注本《說文解字.艸部》作「手寫字」,云:「艸木多益,從艸絲省聲。」今考《康熙字典.艸部》云:「手寫字,《集韻》茲古作手寫字。」《中文大辭典.艸部》亦謂《集韻》茲古作手寫字。至《漢語大字典.艸部》、《中華字海.艹部》則皆據《康熙字典》謂「手寫字」同「茲」。按《集韻.平聲.之韻》云:「滋,古作手寫字。」而《字彙補.艸部》云:「手寫字,《集韻》古滋字。」《集韻》作「手寫字」、「手寫字」者,蓋「手寫字」、「手寫字」之形訛也。據《集韻》及《字彙補》可知「手寫字」字乃「手寫字」字之古文,《康熙字典》定為「兹」字之古文,或其疏也。唯雖或《康熙字典》有疏,後世字書亦相沿而誤,「手寫字」字可收為「茲」字之異體則無訛。

異 體 字 A03473-005-1 玄-05-10
注  音 ˊ
漢語拼音 ⑴zī ⑵cí #zī
研 訂 者 李添富
內  容

「玆」為「茲」之異體。茲,段注本《說文解字.艸部》作「手寫字」,云:「艸木益多,從艸絲省聲。」隸變作「茲」,或作「兹」。今考《彙音寶鑑.龜上平聲》云:「玆,艸木多也,此也。茲,同上。」《異體字手冊.八畫》則謂「玆」為「兹」之誤字。而《佛教難字字典.艸部》則以「玆」為「茲」之古文例字。《漢語大字典.亠部》則引清吳大澂《說文古籀補》云:「《說文解字.艸部》兹,草木多益。《玄部》兹,黑也。今經典二字多通用。」按《說文解字.艸部》草木多益字作「茲」,《說文解字.玄部》黑也字作「玆」,二字原異,只以形體相近,故後世多有混用者,今以字書有據,故可收「玆」字為「茲」字之異體。

#「玆」另兼正字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