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訂瀏覽
異 體 字 | A00302-001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zuì |
研 訂 者 | 李鍌 |
內 容 | 「」為「最」之異體。《說文解字.冃部》:「,犯而取也。從冃,從取。祖外切。」《玉篇.冃部》:「,子會切。聚也,臄也。」《集韻.去聲.泰韻》云:「,柤外切。《說文》:犯而取也。一曰極也,凡也。」又:「,聚也。取外切。」《類篇.冂部》並同。按依篆文之結構「」字楷書正確寫法應作「最」,而作「」者,乃誤「冃」為「曰」,或書寫時圖方便所致,然則「」之為「最」之俗字,其為異體亦可知矣。音 |
異 體 字 | A00302-002 |
---|---|
注 音 | ㈡ |
漢語拼音 | ㈡zuì ㈠mèng |
研 訂 者 | 李鍌 |
內 容 | ㈡ 「」為「最」之異體。《說文解字.冃部》:「,犯而取也。從冃,從取。祖外切。」《字彙補.穴部》云:「,與最同。見〈漢孔耽碑〉。」《康熙字典.穴部》、《中文大辭典.穴部》、《漢語大字典.穴部》、《中華字海.穴部》等並從其說。按今所見《漢隸字源.去聲.泰韻》、《隸辨.去聲.泰韻》引〈孔耽神祠碑〉字作「」,《金石文字辨異.去聲.泰韻》引〈孔耽碑〉則作「」,未有作「」者。然「取」之作「」,作「」,可以解說(見「」條),故《字彙補》之說應可確定,「」當為「最」之異體。音 ㈠ ⇒「㝱」之異體。 |
異 體 字 | A00302-003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zuì #⑴jù ⑵zuì |
研 訂 者 | 李鍌 |
內 容 | 「冣」為「最」之異體。《說文解字.冃部》:「,犯而取也。從冃,從取。祖外切。」《漢隸字源.去聲.泰韻》、《隸辨.去聲.泰韻》、《金石文字辨異.去聲.泰韻》「最」字下引〈漢蔡湛頌〉作「冣」。《敦煌俗字譜.日部》中亦收有「冣」字。《字彙.冖部》云:「冣,徐預切。徐去聲,積也。古作聚物之聚,今作最,誤。」《正字通.冖部》亦云:「冣,舊註徐去聲,古作聚物之聚,今借作最,誤。」按《說文解字.冖部》自有「冣」字,云:「積也。從冖,從取,取亦聲。才句切。」段注云:「今各書冣字皆訛作最。」是則「最」「冣」本各自有別,自漢以後,乃有以「冣」為「最」,「冣」遂成為「最」之異體矣。音 #「冣」另兼正字。 |
異 體 字 | A00302-004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zuì |
研 訂 者 | 李鍌 |
內 容 | 「」為「最」之異體。《說文解字.冃部》:「,犯而取也。從冃,從取。祖外切。」《漢隸字源.去聲.泰韻》、《隸辨.去聲.泰韻》引〈孔耽神祠碑〉作「」,云:「隸釋云:即最字。」《金石文字辨異.去聲.泰韻》同引〈漢孔耽神祠碑〉則作「」,云:「隸釋云:即最字。」按「」「」皆引自〈漢孔耽神祠碑〉,各書所引有異,然按隸釋所云,則其為「最」之異體可知矣。至於字體之結構,其聲符或作「」或作「」,尚有可說,蓋「取」隸變後作「」,頗不乏見。如〈魏李超墓誌〉「最」作「」,〈魏郭顯墓誌〉作「」,〈唐李良墓誌〉、〈趙嘉夫人郭氏墓誌〉作「」作「」,皆可證。而作「」者,其右旁從「攴」,與從「又」義同。但其上作「穴」則不可說,不知從何而來,其為訛變應無疑議。音 |
異 體 字 | A00302-005 |
---|---|
注 音 | ㈡ |
漢語拼音 | ㈡zuì ㈠jù |
研 訂 者 | 李鍌 |
內 容 | ㈡ 「㝡」為「最」之異體。《說文解字.冃部》:「,犯而取也。從冃,從取。祖外切。」《碑別字新編.十二畫》「最」下引〈隋龍藏寺碑〉作「㝡」。《干祿字書.去聲》云:「㝡,上通下正。」《敦煌俗字譜.日部》「最」下引作「㝡」者甚多。段注本《說文.冃部》注云:「最,俗作㝡,六朝如此作。」是也。《廣韻.去聲.泰韻》云:「最,極也。俗作㝡。祖外切三。」《四聲篇海.宀部》:「㝡,祖外切,極也。」是則「最」「㝡」為正俗字,「㝡」為「最」之異體可以確定。音 ㈠ ⇒「冣」之異體。 |
異 體 字 | A00302-006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zuì |
研 訂 者 | 李鍌 |
內 容 | 「」為「最」之異體。《說文解字.冃部》:「,犯而取也。從冃,從取。祖外切。」《碑別字新編.十二畫》「最」字下引〈魏李超墓誌〉作「」。《字彙.日部》「最」字下引《六書正譌》:「俗作、並非。」按《字彙》之「」,實即〈李超墓誌〉之「」,二者之差,在於「」之筆畫較工整,「」之筆畫較簡率而已。今據《字彙》,「」為「最」之俗,則其為異體亦可知矣。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