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

研訂瀏覽

異 體 字 A02844-001 土-08-11
注  音 ㄨㄢˇㄨㄢ
漢語拼音 wǎn #wān
研 訂 者 簡宗梧
內  容

手寫字」為「碗」之異體。碗,《說文.皿部》篆體作「手寫字」:「小盂也,從皿夗聲。」《說文.瓦部》篆體作「手寫字」:「小盂也,從瓦夗聲。」徐鉉曰:「今俗別作椀。」金文則從金作「手寫字」(見《金文編.卷五》引「右里盌」),是知「盌」之為物,或依其質料之不同,或作手寫字,或作椀,或作手寫字。至於「手寫字」則見於《玉篇.土部》,但謂「於阮切,烏管切。」僅標音不標義,《集韻.平聲.桓韻》烏丸切:「手寫字,穴也。」《集韻.上聲.緩韻》則並列「盌手寫字手寫字椀」,云:「鄔管切,《說文》:『小盂也。』或作手寫字手寫字、椀。」《類篇.土部》:「手寫字,烏丸切,穴也;又鄔管切,小盂也。」「手寫字」亦見於《四聲篇海.土部》、《字彙.土部》。《正字通.土部》:「手寫字,俗字。盌手寫字聲義同。《集韻》盌或作手寫字椀,舊註音盌,飯器,不知手寫字即盌也。」今以盌之俗字「碗」為常用字,則「手寫字」當為「碗」之異體。

手寫字,又音ㄨㄢ,則為「穴」之意也。



#「埦」另兼正字
異 體 字 A02844-002 木-08-12
注  音 ㄨㄢˇ
漢語拼音 wǎn
研 訂 者 簡宗梧
內  容

「椀」為「碗」之異體。碗,為後起俗字,依《說文.皿部》篆體作「手寫字」:「小盂也,從皿夗聲。」《說文.瓦部》有「手寫字」,曰:「小盂也,從瓦夗聲。」徐鉉曰:「今俗別作椀。」「碗」見於《字鑑.上聲.緩韻》,以為「盌」之俗字,今既以「碗」為常用字,則「椀」為異體。「椀」見於《廣韻.上聲.緩韻》、《集韻.上聲.緩韻》、《類篇.木部》、《四聲篇海.木部》。《字彙.木部》及《正字通.木部》皆直曰「椀」同「盌」。文獻斑斑可考,自當收錄。

異 體 字 A02844-004 皿-05-10
注  音 ㄨㄢˇ
漢語拼音 wǎn
研 訂 者 簡宗梧
內  容

「盌」為「碗」之異體。碗,為後起俗字,盌方為本字。盌,《說文.皿部》篆體作「手寫字」,曰:「小盂也,從皿夗聲。」《字鑑.上聲.緩韻》「盌」下云:「烏管切,《說文》:『小盂也,從皿夗聲。』夗音宛,俗作碗、椀。」今既以「碗」為常用字,盌自當為異體字。

異 體 字 A02844-005 󴀦 石-08-13
注  音 ㄨㄢˇ
漢語拼音 wǎn
研 訂 者 簡宗梧
內  容

手寫字」為「碗」之異體。碗,《說文.皿部》篆體作「手寫字」:「小盂也,從皿夗聲。」而《廣韻.上聲.緩韻》謂「椀」與「盌」同,《字鑑.上聲.緩韻》則以「碗、椀」為「盌」之俗字,今則以「碗」為正字矣。然從「宛」之字,俗常從「手寫字」,如「蜿」作「手寫字」,「婉」作「手寫字」之類,「手寫字」之形,見於《宋元以來俗字譜.石部》引〈通俗小說〉及《佛教難字字典.石部》,既見於文獻,自當收錄。

異 體 字 A02844-006 󴀧 石-09-14
注  音 ㄨㄢˇ
漢語拼音 wǎn
研 訂 者 簡宗梧
內  容

手寫字」為「碗」之異體。碗,不見於《說文》,為後起字,然「夗」之俗寫常訛為「手寫字」,於是「碗」有「手寫字」之訛字,一如「盌」,於《集韻.上聲.緩韻》、《精嚴新集大藏音.皿部》、《四聲篇海.皿部》皆作「手寫字」。「手寫字」則見於《彙音寶鑑.觀上上聲》,乃據以收錄。

異 體 字 A02844-007 󴀨 石-09-14
注  音 ㄨㄢˇ
漢語拼音 wǎn
研 訂 者 簡宗梧
內  容

手寫字」為「碗」之異體。碗,《說文.皿部》篆體作「手寫字」:「小盂也,從皿𡖅聲。」後以俗體「碗」為通用字,然從宛之字,俗寫多訛為手寫字,如以手寫字為椀,以手寫字為腕之類,「手寫字」見於《佛教難字字典.石部》,既見於文獻,當予以收錄。

異 體 字 A02844-008 󴀩 皿-06-11
注  音 ㄨㄢˇ
漢語拼音 wǎn
研 訂 者 簡宗梧
內  容

手寫字」為「碗」之異體。碗,為後起俗字,本字為「盌」,見於《說文.皿部》;碗為盌之俗字,則見於《字鑑.上聲.緩韻》。今以碗為常用字,則盌為異體。按「夗」常訛為「𡖅」,再訛為「死」。於是「盌」亦訛為「手寫字」矣。「手寫字」見於《四聲篇海.皿部》,後為《中華字海.皿部》所收,既見於文獻,乃予收錄。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