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A00270-031𠧞󰔗𡉵𡊥󰔤

研訂瀏覽

異 體 字 A00270-001 𠧞 卜-06-08
注  音 ㄓㄠˋ
漢語拼音 zhào
研 訂 者 金周生
內  容

手寫字」為「兆」之異體。兆,段注本《說文解字.卜部》云:「手寫字,灼龜坼也。從卜,手寫字,象形。手寫字,古文手寫字省。」手寫字即篆文手寫字之隸定字形。兆即古文手寫字之隸定字形。《玉篇零卷.兆部》收「手寫字」字,《集韻.上聲.小韻》、《類篇.卜部》等都收「手寫字」字,同「兆」。故「手寫字」為兆之異體字。

異 體 字 A00270-003 𡊥 土-05-08
注  音 ㄓㄠˋ
漢語拼音 zhào
研 訂 者 金周生
內  容

手寫字」為「兆」之異體。兆,段注本《說文解字.卜部》云:「手寫字,灼龜坼也。從卜,手寫字,象形。手寫字,古文手寫字省。」隸書或作「手寫字」(《漢語大字典.土部》引〈西嶽華山廟碑〉),然《隸辨.上聲.小韻》引〈華山廟碑〉作「手寫字」,不知孰是。然則《佛教難字字典.儿部》引《字學舉隅》以「手寫字」為「兆」字,是「手寫字」當為「兆」之異體字。

異 體 字 A00270-004 󰔔 儿-03-05
注  音 ㄓㄠˋ
漢語拼音 zhào
研 訂 者 金周生
內  容

手寫字」為「兆」之異體。兆,段注本《說文解字.卜部》云:「手寫字,灼龜坼也。從卜,手寫字,象形。手寫字,古文手寫字省。」隸書或作手寫字(《隸辨.上聲.小韻》引〈華山廟碑〉),蓋古文兆形之變,《碑別字新編.六畫》收「手寫字」形(〈魏元定墓誌〉),蓋即由隸書楷化而來。故「手寫字」為「兆」之異體字。

異 體 字 A00270-005 󰔕 乙-05-06
注  音 ㄓㄠˋ
漢語拼音 zhào
研 訂 者 金周生
內  容

手寫字」為「兆」之異體。兆,段注本《說文解字.卜部》云:「手寫字,灼龜坼也。從卜,手寫字,象形。手寫字,古文手寫字省。」隸書或作手寫字(《漢隸字源.上聲.小韻》引〈韓勑碑陰〉)。《敦煌俗字譜.儿部》兆字多作「手寫字」形,(如:〈祕3.015.左7〉、〈祕9.093.左3〉、〈祕16.008.右7〉),蓋即前引隸書楷化之形。故「手寫字」可視為「兆」之異體字。

異 體 字 A00270-006 󰔖 乙-05-06
注  音 ㄓㄠˋ
漢語拼音 zhào
研 訂 者 金周生
內  容

手寫字」為「兆」之異體。兆,段注本《說文解字.卜部》云:「手寫字,灼龜坼也。從卜,手寫字,象形。手寫字,古文手寫字省。」《中國書法大字典.儿部》引〈魏曹真殘碑陰〉兆作「手寫字」,右形保存「卜」形,左旁「手寫字」及中「手寫字」,乃隸體楷化之形。(隸書「兆」有作手寫字形者,見《漢隸字源.上聲.小韻》引〈楊震碑陰〉),故「手寫字」為「兆」之異體字。

異 體 字 A00270-007 󰔗 土-03-06
注  音 ㄓㄠˋ
漢語拼音 zhào
研 訂 者 金周生
內  容

手寫字」為「兆」之異體。兆,段注本《說文解字.卜部》云:「手寫字,灼龜坼也。從卜,手寫字,象形。手寫字,古文手寫字省。」隸書有作手寫字者(《漢隸字源.上聲.小韻》引〈孟郁脩堯廟碑〉)、有作手寫字者(《漢隸字源.上聲.小韻》引〈韓勑碑陰〉)左右之形或作「土」或作「手寫字」「手寫字」,蓋皆兆形之稍變也。《中國書法大字典,儿部》引〈醴泉銘碑〉、〈溫彥博碑〉兆則作「手寫字」形,左取「土」右取「手寫字」,亦兆形之稍變者,故「手寫字」為「兆」之異體字。

異 體 字 A00270-008 𡉵 土-04-07
注  音 ㄓㄠˋ
漢語拼音 zhào
研 訂 者 金周生
內  容

手寫字」為「兆」之異體。兆,段注本《說文解字.卜部》云:「手寫字,灼龜坼也。從卜,手寫字,象形。手寫字,古文手寫字省。」隸書兆有作「手寫字」者(《漢隸字源.上聲.小韻》引〈孟郁脩堯廟碑〉),《干祿字書.上聲》即有楷化之「手寫字」形,以「兆」為正體,手寫字則「通」兆。《四聲篇海.土部》亦收「手寫字」形,故「手寫字」為「兆」之異體字。

異 體 字 A00270-009 󰔘 儿-05-07
注  音 ㄓㄠˋ
漢語拼音 zhào
研 訂 者 金周生
內  容

手寫字」為「兆」之異體。兆,段注本《說文解字.卜部》云:「手寫字,灼龜坼也。從卜,手寫字,象形。手寫字,古文手寫字省。」《漢隸字源.上聲.小韻》引〈韓勑碑陰〉作手寫字,此為隸體,《偏類碑別字.儿部》引〈隋虎賁內郎將關明墓誌〉作「手寫字」,《碑別字新編.六畫》引〈隋關明墓誌〉同,此皆楷體之兆,較前引隸書增一筆,《中國書法大字典.儿部》引〈等慈寺碑〉亦作「手寫字」,故「手寫字」為「兆」之異體字。

異 體 字 A00270-010 󰔙 儿-06-08
注  音 ㄓㄠˋ
漢語拼音 zhào
研 訂 者 金周生
內  容

手寫字」為「兆」之異體。兆,段注本《說文解字.卜部》云:「手寫字,灼龜坼也。從卜,手寫字,象形。手寫字,古文手寫字省。」《偏類碑別字.儿部》引〈隋造龍華碑〉作「手寫字」,《佛教難字字典.儿部》引「碑文」作「手寫字」,都從二工。按隸書有從二「土」者(《漢隸字源.上聲.小韻》引〈孟郁脩堯廟碑〉),有從「北」者(《漢隸字源.上聲.小韻》引〈楊震碑陰〉),蓋皆「兆」之變形,今楷書或從二「工」,當即隸體二「土」之變形。故「手寫字」為「兆」之異體字。

異 體 字 A00270-011 󰔚 乙-04-05
注  音 ㄓㄠˋ
漢語拼音 zhào
研 訂 者 金周生
內  容

手寫字」為「兆」之異體。兆,段注本《說文解字.卜部》云:「手寫字,灼龜坼也。從卜,手寫字,象形。手寫字,古文手寫字省。」《金石文字辨異.上聲.篠韻》、《碑別字新編.六畫》引〈東魏高湛墓誌銘〉兆作「手寫字」形。蓋隸書兆有作「手寫字」者(《漢隸字源.上聲.小韻》引〈金恭碑〉),其形之楷化即易成「手寫字」形。故「手寫字」為「兆」之異體字。

異 體 字 A00270-012 宀-06-09
注  音 ㄓㄠˋㄊㄧㄠˇㄊㄧㄠˇ
漢語拼音 ㈡zhào ㈠tiǎo #tiǎo
研 訂 者 金周生
內  容

「宨」為「兆」之異體。兆,段注本《說文解字.卜部》云:「手寫字,灼龜坼也。從卜,手寫字,象形。手寫字,古文手寫字省。」《碑別字新編.六畫》引〈魏梁州刺史元演墓誌〉作「宨」,蓋為從宀兆聲。「宨」可視為「兆」之異體字。然「宨」音ㄊㄧㄠˇ時,是為正字。

#「宨」另兼正字

⇒「窕」之異體

異 體 字 A00270-013 󰔛 儿-06-08
注  音 ㄓㄠˋ
漢語拼音 zhào
研 訂 者 金周生
內  容

手寫字」為「兆」之異體。兆,段注本《說文解字.卜部》云:「手寫字,灼龜坼也。從卜,手寫字,象形。手寫字,古文手寫字省。」隸書「兆」有作手寫字者(《漢隸字源.上聲.小韻》引〈孟郁脩堯廟碑〉),有作手寫字者(《漢隸字源.上聲.小韻》引〈西嶽華山廟碑〉),今《碑別字新編.六畫》有作「手寫字」者(〈隋造龍華碑〉)、有作「手寫字」者(〈隋□順墓誌〉),此等楷體蓋皆承隸書而小有變化者。故「手寫字」為「兆」之異體字。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