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𠭌󲱨󲱠𠭨󲱩󲱣󲱦桒󲱥󲱧󲱡󲱤𣕐𦶫󲱢

研訂瀏覽

異 體 字 A01922-001 𠭨 又-10-12
注  音 ㄙㄤ
漢語拼音 sāng
研 訂 者 葉鍵得
內  容

手寫字」為「桑」之異體。桑,《說文解字.叒部》:「手寫字,蠶所食葉木。從叒木。」《字彙補.又部》:「手寫字,籀文桑字。」《康熙字典.又部》《中文大辭典.又部》並引。《漢語大字典.又部》《中華字海.又部》並謂:「手寫字,同桑。」亦據《字彙補》也。手寫字既為籀文,自可為「桑」之異體。

惟《集韻.平聲.唐韻》《類篇.叒部》「桑」字下列有「手寫字」字,云:「籀文作手寫字。」「兆」《中國書法大字典.儿部》引〈黃姬水〉作「手寫字」。書法有作「手寫字」,故「手寫字」可書作「手寫字」,《字彙補》以為古文「桑」字。此「手寫字」字,或由「手寫字」字訛成。今據《字彙補》定「手寫字」為「桑」之異體。

異 體 字 A01922-002 木-05-09
注  音 ㄙㄤ
漢語拼音 sāng
研 訂 者 葉鍵得
內  容

手寫字」為「桑」之異體。桑,《說文解字.叒部》:「手寫字,蠶所食葉木。從叒木。」《宋元以來俗字譜.木部》引〈太平樂府〉作「手寫字」,其上從手寫字。《書法字彙.木部》引唐褚遂良〈枯樹賦〉作「手寫字」,上部亦從手寫字。《宋體母稿異體字.木部》作「手寫字」,或緣此也。至《中文大辭典.木部》引《玉篇》而謂:「手寫字,與桑同。」《漢語大字典.木部》《中華字海.木部》並據《廣韻》謂:「手寫字,同桑。」案《玉篇.叒部》《廣韻.平聲.唐韻》俗體作「手寫字」,諸字辭典引據失實。惟「手寫字」極易書成「手寫字」。據前文所考,可定「手寫字」為「桑」之異體。

異 體 字 A01922-003 桒 木-06-10
注  音 ㄙㄤㄨㄟˋ
漢語拼音 ㈠sāng ㈡wèi
研 訂 者 葉鍵得
內  容

手寫字」為「桑」之異體。《隸辨.平聲.唐韻》引〈韓勑碑〉字作「手寫字」、引〈華山廟碑〉作「手寫字」,隸變作「手寫字」。《偏類碑別字.木部》引〈魏刁遵墓誌銘〉字作「手寫字」。《敦煌俗字譜.木部》作「手寫字」,《玉篇.叒部》「桑」下云:「俗作手寫字。」《廣韻.平聲.唐韻》「桑」下列「手寫字」字,注云:「俗。」知俗體木上從手寫字。《校正甲骨文編.卷六.六》作手寫字手寫字手寫字,此手寫字或由叒省寫而成,或沿甲骨文而來。故「手寫字」可為「桑」之異體。

⇒「未」之異體

異 體 字 A01922-004 𣕐 木-09-13
注  音 ㄙㄤ
漢語拼音 sāng
研 訂 者 葉鍵得
內  容

手寫字」為「桑」之異體。桑,篆文作手寫字。《類篇.叒部》「桑」字下列「手寫字」,注云:「古作手寫字。」《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桑」上列有古文「手寫字」字。《字彙補.木部》《康熙字典.木部》《中文大辭典.木部》《漢語大字典.木部》《中華字海.木部》並作「手寫字」,皆據《集韻》也,惟《集韻.平聲.唐韻》古文作「手寫字」,諸字辭典將之楷化矣,惟木上從芔,殆有可證。《重訂直音篇.卷四.桑部》「桑」下列「手寫字」字,云:「古文。」部件芔,由篆文手寫字,直立而得,此於甲骨文字形有迹可尋,《校正甲骨文編.卷六.六》作手寫字手寫字手寫字。故「手寫字」可為「桑」之異體。

異 體 字 A01922-005 木-10-14
注  音 ㄙㄤ
漢語拼音 sāng
研 訂 者 葉鍵得
內  容

手寫字」為「桑」之異體。桑字從叒木,由字之結構可得其意,造字之形僅此,又在該字上增加一形體,以為偏旁,而為義符,於本義無別,此謂「重形俗體字」。桑,旁加木,屬性無別,而形符增多。亦原加水成源、采加扌成採、然加火成燃之類。《宋體母稿異體字.木部》有「手寫字」字今據以定「手寫字」為「桑」之異體。

異 體 字 A01922-006 𠭌 又-08-10
注  音 ㄙㄤ
漢語拼音 sāng
研 訂 者 葉鍵得
內  容

手寫字」為「桑」之異體。《字彙補.又部》:「手寫字,古文桑字。」《康熙字典.木部》「桑」下列有古文「手寫字」字。《康熙字典.又部》有「手寫字」字,云:「《字彙補》古文桑字。」《中文大辭典.又部》:「手寫字,桑之古字。」《中華字海.又部》:「手寫字,同桑。」皆據《字彙補》也。《漢語大字典.又部》:「手寫字,同桑。《五音集韻.唐韻》:手寫字,桑的古文。」故可定「手寫字」為「桑」之異體。

《集韻.平聲.唐韻》《類篇.叒部》「桑」下並列有籀文作「手寫字」,「手寫字」書作「手寫字」,亦即「手寫字」字由「手寫字」變來。

異 體 字 A01922-007 󲱠 又-10-12
注  音 ㄙㄤ
漢語拼音 sāng
研 訂 者 葉鍵得
內  容

手寫字」為「桑」之異體。《集韻.平聲.唐韻》《類篇.叒部》「桑」下並列有「手寫字」字,注文謂籀作「手寫字」。《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桑」上列有古文「手寫字」字。《古文四聲韻.平聲.唐韻》:「桑手寫字叒,並崔希裕纂古。」《重訂直音篇.卷三.叒部》:「手寫字,籀文桑字。」桑為象形,手寫字為會意,桑葉至多,乃以兆形容。今據《集韻》《字學三正》等書,定「手寫字」為「桑」之異體。

異 體 字 A01922-009 󲱢 艸-10-14
注  音 ㄙㄤ
漢語拼音 sāng
研 訂 者 葉鍵得
內  容

手寫字」為「桑」之異體。據《敦煌俗字譜》中附《宋元以來俗字譜勘誤》:「此字當與木部桑字合併。」桑字上加艸旁,以示其為草木類,於字形為繁體矣。故可定「手寫字」為「桑」之異體。

《宋元以來俗字譜.艸部》列有「手寫字」字。

異 體 字 A01922-018-1 𦶫 艸-10-14
注  音 ㄙㄤ ㈠⑴ㄕㄜˋㄧㄝˋ
漢語拼音 ㈡sāng ㈠⑴shè ⑵yè
研 訂 者 曾榮汾
內  容

手寫字」為「桑」之異體。「桑」之小篆作「手寫字」,《說文解字.叒部》云:「蠶所食葉木,從叒木。」若究諸古文字,則甲文或作手寫字(前.一.六.六,見《校正甲骨文編》引),為桑樹之整體象形。隸書承而作「手寫字」(《隸辨.平聲.唐韻.桑字》引〈華山廟碑〉),故「手寫字」可為「桑」之異體。「手寫字」亦作「手寫字」(見《宋元以來俗字譜.木部.桑字》引〈古今雜劇〉)。「桑」可類化為「手寫字」,猶「果」可類化為「菓」。故《宋元以來俗字譜.艸部》字頭收有「手寫字」字,引〈太平樂府〉俗字作「手寫字」。據以上所推,則「手寫字」當可收為「桑」之異體。

⇒「葉」之異體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