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字典簡介

《異體字字典》簡介

  漢字歷史源遠流長,文字的形體除自身的演進之外,歷經抄寫、版刻、印刷、衍繹等流傳過程,必然產生複雜紛歧的現象。教育部為利國字教學、書寫溝通以及資訊發展,故而舉要治繁,訂定「正字」,樹立用字標準;隨後又為保存文字歷史,著手整理自古至今的字書文獻字形,以正字繫聯其他音義相同的異體寫法,總整成一部大型中文字形彙典,即為《異體字字典》。

  本典自民國八十四年起開始編輯,以教育部頒布正字表(常用、次常用、罕用字表)中的正字為綱領,彙整六十二種古今字書文獻相應之異體字形,至民國九十年編輯完成,公告使用,並隨即接續增修。本典所收字形達十萬以上,其中作為綱領的每一正字,大抵包含以下資料:

一、正字之字形、字音與字義。
二、正字之古今文獻形體資料。
三、正字相應之歷代異體字形。
四、異體字形依據之關鍵文獻。
五、異體字形之專家研訂說明。

  透過上述資料,讀者可以瞭解每一正字的標準字體、字音、字義、形音義演變脈絡、歷代異體字形,及其所領異體字形之依據文獻、字構學理等。再者,本典收錄十多種附錄資料,其中異體字例、偏旁變形歸納、民俗文獻用字的整理,可以酌補正文異體字形收錄之不足;漢語方言、日韓漢字、避諱字的納編,可以擴增全書收錄之漢字類型;至於詳載本典編輯過程、凡例、取形原則的《編輯總報告書》,則為本典編輯理念之依據與說明。

  綜觀全書,本典字形納編係以正字統領異體,收字宏富但龐而不雜;異體字形逐字詳考源流,論證皆備;歷代文獻之形體資料,足資查考文字流變與脈絡;附錄多種相關資料,則對正文內容具有強化、補充之效能。是以本典不僅為具有實用效能之語文工具書,其正、異體字對應之整理成果,更為紛亂之用字現象理出領屬關係,並樹立當代字樣標準,進而鞏固傳統正字之正統地位,所蒐錄之大量字形,又可作為中文內碼擴編之基礎。然則可知本典影響層面涵括漢字研究、教育文化、中文資訊等領域,實為教育部四十年來最為重要的文字整理成果之一。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