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 明
正 字 | A04612 |
---|---|
說文釋形 | 大徐本:![]() 段注本: ![]() ![]() ![]() |
字樣說明 | 此字《說文解字》篆形作「![]()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jī |
釋 義 | 1. 五穀歉收之荒年。如:「饑荒」、「饑饉」。《說文解字.食部》:「饑,穀不熟為饑。」《左傳.昭公元年》:「雖有饑饉,必有豐年。」《三國志.卷九.魏書.諸夏侯曹傳.曹洪》:「時大饑荒,洪將兵在前,先據東平、范,聚糧穀以繼軍。」 2. 餓。通「飢」。《商君書.戰法》:「民倦且饑渴。」《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我們枉自在此忍饑受餓,不若將後面梨園賣了,買匹好馬,幹些本分求財的勾當,卻不快活!」 ⇒「飢」之異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