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 明
正 字 | A00926 |
---|---|
說文釋形 | 大徐本:![]() 段注本: ![]() |
字樣說明 | 上半作「沙」︰右「少」之中豎不鉤,下撇不接豎,寫法參「沙」字。下半作「女」,撇筆起筆處須出橫筆。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suō |
釋 義 | 「婆娑」: ⑴ 舞蹈貌。《玉篇.女部》:「婆娑,舞皃。」《詩經.陳風.東門之枌》:「子仲之子,婆娑其下。」漢.毛亨.傳:「婆娑,舞也。」《儒林外史》第一一回:「嗅窗前寒梅數點,且任我俛仰以嬉;攀月中仙桂一枝,久讓人婆娑而舞。」 ⑵ 徘徊、盤旋。東周戰國.宋玉〈神女賦〉:「既姽嫿於幽靜兮,又婆娑乎人間。」唐.李善.注:「婆娑,猶盤姍也。」漢.班固〈答賓戲〉:「婆娑乎術藝之場,休息乎篇籍之囿。」 ⑶ 醉酒步履不穩貌。晉.葛洪《抱朴子.酒誡》:「漢高婆娑巨醉,故能斬蛇鞠旅。」唐.姚合〈遊陽河岸〉詩:「醉時眠石上,肢體自婆娑。」 ⑷ 聲音婉轉悠揚。漢.王褒〈洞簫賦〉:「風鴻洞而不絕兮,優嬈嬈以婆娑。」三國魏.嵇康〈琴賦〉:「怫㥜煩冤,紆餘婆娑。」 ⑸ 繁茂散布貌。《爾雅.釋木》:「如松柏曰茂。」晉.郭璞.注:「枝葉婆娑。」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三折:「我為甚的呆鄧鄧把衣裳袒裸,亂蓬蓬把鬢髮婆娑。」 ⑹ 淚光閃動貌。如:「淚眼婆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