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𢓋󰇓󰇒

說 明

正  字 A00100 人-04-06
說文釋形

大徐本:手寫字,舉也。从八〔人〕,从卭。(魚兩切)
段注本:手寫字,舉也。从人、卬。(魚兩切)

字樣說明

右半作「卬」:起筆為撇、次筆一豎挑;寫法參「卬」(B00275)字。

注  音 ㄧㄤˇ
漢語拼音 yǎng
釋  義
1. 抬頭向上。《說文解字.人部》:「仰,舉也。」《易經.繫辭上》:「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宋.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詞:「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2. 朝上、向上。《淮南子.天文》:「冬日至則陽乘陰,是以萬物仰而生。」
3. 敬慕。如:「敬仰」、「景仰」。《詩經.小雅.車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漢.張衡〈思玄賦〉:「仰先哲之玄訓兮,雖彌高而弗違。」
4. 依賴。如:「仰仗」、「仰賴」。《管子.君臣上》:「為人臣者,仰生於上者也。」《後漢書.卷一六.鄧寇列傳.鄧禹》:「前無可仰之積,後無轉饋之資。」
5. 舊時公文用語:
⑴上行文中置於懇、祈、請之前,表示尊敬,如:「仰懇鑒察」。宋.歐陽修〈與韓忠獻王書〉:「仰煩台慈,特賜慰卹,豈任哀感之至。」《花月痕》第四六回:「臣梅山奏,為應詔直陳,仰祈聖鑒事。」
⑵下行文中,表示命令,如:「令仰遵照」。《舊唐書.卷一八.宣宗本紀》:「官健有莊田戶籍者,仰州縣放免差役。」《通俗編.政治》引宋.孔平仲《談苑》:「今公家文移,以上臨下,皆用仰字。」
6. 姓。如宋代有仰忻。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