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𡔞󱐕󱐓󱐔󱐖

說 明

正  字 A00880 女-03-06
說文釋形

「妄」《說文》作「󱐓」。
手寫字,亂也。从女,亡聲。(巫放切)

字樣說明 上半作「亡」︰折筆處為圓筆,寫法參「亡」字。下半作「女」,撇筆起筆處須出橫筆。
注  音 ㄨㄤˋㄨㄤˊ
漢語拼音 ㈠wàng ㈡wáng
釋  義

ㄨㄤˋ

1. 狂亂、悖亂。《說文解字.女部》:「󱐓(妄),亂也。」《荀子.修身》:「不是師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猶以盲辨色,以聾辨聲也,舍亂妄,無為也。」《韓非子.八說》:「故仁人在位,下肆而輕犯禁法,偷幸而望於上;暴人在位,則法令妄而臣主乖,民怨而亂心生。」漢.王充《論衡.奇怪》:「夫玄黿所交非正,故褒姒為禍,周國以亡。以非類妄交,則有非道妄亂之子。」

2. 不法、非分。《左傳.哀公二十五年》:「彼好專利而妄,夫見君之入也,將先道焉。」晉.杜預.注:「妄,不法。」《戰國策.秦策一》:「期年之後,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諸侯畏懼。」《魏書.卷七.高祖紀上》:「頃者州郡選貢,多不以實,碩人所以窮處幽仄,鄙夫所以超分妄進。豈所謂旌賢樹德者也?」《宋史.卷三二二.列傳.楊繪》:「諫官言是,斯可窒異日妄求矣。」

3. 胡亂、隨意。如:「輕舉妄動」、「妄下斷語」。《後漢書.卷二三.竇融列傳》:「又京師百僚,不曉國家及將軍本意,多能採取虛偽,誇誕妄談,令忠孝失望,傳言乖實。」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教子》:「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邪視,耳不妄聽。」《三國演義》第二回:「蹇碩設謀害我,可族滅其家,其餘不必妄加殘害。」

4. 荒誕不真實。如:「口出妄言」。《廣韻.去聲.漾韻》:「妄,虛妄。」漢.王充《論衡.變虛》:「是竟子韋之言妄,延年之語虛也。」三國魏.曹植〈辨道論〉:「納虛妄之辭,信眩惑之說,隆禮以招弗臣,傾產以供虛求。」晉.杜預〈春秋左氏傳序〉:「先儒以為制作三年,文成致麟,既巳妖妄,又引經以至仲尼卒。」

5. 平凡、平庸。《漢書.卷五四.李廣蘇建傳.李廣》:「諸妄校尉已下,材能不及中,以軍功取侯者數十人。廣不為後人,然終無尺寸功以得封邑者,何也?」顏師古注引張晏曰:「妄猶凡也。」漢.王符《潛夫論.讚學》:「凡工妄匠,執規秉矩,錯準引繩,則巧同於倕也。」唐.薛登〈論選舉疏〉:「始既察言觀行,終亦循名責實,自然僥幸濫吹之伍無所藏其妄庸。」

ㄨㄤˊ

1. 無。《集韻.平聲.陽韻》:「妄,無也。」《禮記.儒行》:「今眾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詬病。」漢.鄭玄.注:「妄之言無也。言今世名儒,無有常人。」

2. 連詞。抑或、還是。《國語.越語下》:「道固然乎?妄其欺不穀邪?」漢.劉向《新序.卷二.雜事》:「王曰:『先生老惛歟?妄為楚國妖歟?』」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