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𠭡󱎚𠭕󱎔󱎟󱎑󱎕󱎒󱎓󱎞𡘶󱎡𡙹󱎜𡲱𡲯󱎙𡳡𡴝󱎗󱎖𡴨󱎛󱎝𢽥󱎘󱎠

說 明

正  字 A00865 大-06-09
說文釋形 大徐本:手寫字,奏,進也。从手寫字,从手寫字,从屮。屮,上進之義。手寫字,古文。手寫字,亦古文。(則候切)
段注本:手寫字,奏,進也。从夲,从手寫字,从屮。屮,上進之義。手寫字,古文。手寫字,亦古文。(則候切)
字樣說明 此字《說文解字》篆形作「手寫字」,奏,進也。从夲,从手寫字,从屮。楷書寫法:下作「天」,不作「夭」,捺筆改頓點。「揍」、「湊」、「輳」(B05030)等字偏旁同此。
注  音 ㄗㄡˋ
漢語拼音 zòu
釋  義

1. 進獻。《說文解字.夲部》:「奏,奏進也。」《書經.益稷》:「予乘四載,隨山刊木,暨益奏庶鮮食。」漢.孔安國.傳:「奏,奏謂進於民。」《漢書.卷七四.魏相丙吉傳.丙吉》:「不得令晨夜去皇孫敖盪,數奏甘毳食物。」

2. 古代臣子向皇帝上書或進言。如:「啟奏」。《漢書.卷六八.霍光金日磾傳.霍光》:「光遂復與丞相敞等上奏。」元.曾瑞《留鞋記》第三折:「因為老夫廉能清正,奉公守法,聖人敕賜勢劍金牌,著老夫先斬後奏。」

3. 古代臣下向皇帝進呈之文書。如:「奏狀」、「奏褶」。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夫文,本同而末異,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晉書.卷四五.列傳.侯史光》:「光儒學博古,歷官著績,文筆奏議皆有條理。」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章表》:「漢定禮儀,則有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議。」

4. 建立、顯現。如:「大奏奇功」、「奏效」。《詩經.小雅.六月》:「薄伐玁狁,以奏膚公。」《明史.卷八四.河渠志二》:「(崇禎)帝趣鳩工,未奏績而明亡。」

5. 吹彈樂器。如:「彈奏」、「演奏」。晉.陸機〈弔魏武帝文〉:「徽清絃而獨奏,進脯糒而誰嘗?」《紅樓夢》第四一回:「黛玉笑道:『當日聖樂一奏,百獸率舞,如今纔一牛耳。』」

6. 音樂高低抑揚之節拍。如:「節奏輕快」。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譬諸音樂,曲度雖均,節奏同檢,至於引氣不齊,巧拙有素,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弟子。」《太平廣記.卷二九.十仙子》:「玄宗遽命玉笛吹而習之,盡得其節奏。」

7. 往、走。通「走」。《詩經.大雅.綿》:「予曰:『有奔奏。』」唐.孔穎達.正義:「我念之曰:『亦由有奔走之臣。』」《新唐書.卷一五五.列傳.馬燧》:「比悅至,火止,氣少衰,燧縱兵擊之。悅敗奏橋。橋已焚,眾赴水死者不可計。」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