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𧥱

說 明

正  字 A00850 大-01-04
說文釋形 大徐本:手寫字,丈夫也。从大;一,以象簪也。周制以八寸為尺,十尺為丈。人長八尺,故曰丈夫。凡夫之屬皆从夫。(甫無切)
段注本:手寫字,丈夫也。从手寫字、一,一以象簪。周制八寸為尺,十尺為丈。人長八尺,故曰丈夫。凡夫之屬皆从夫。(甫無切)
字樣說明 此字《說文解字》篆形作「手寫字」,丈夫也。从大;一,以象簪也。楷書寫法:「大」之長撇上加一短橫。「伕」、「扶」、「芙」等字偏旁同此。若為左、上偏旁時,捺筆改頓點,如︰「規」、「麩」等字。「輦」字寫法亦參此。
注  音 ㄈㄨㄈㄨˊ
漢語拼音 ㈠fū ㈡fú
釋  義

㈠ㄈㄨ

1. 成年男子通稱。如:「征夫」、「懦夫」。《說文解字.夫部》:「夫,丈夫也。」清.徐灝.注箋:「丈夫者,男子已冠之偁也。」《孟子.萬章下》:「耕者之所獲,一夫百畝。」《戰國策.趙策四》:「太后曰:『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對曰:『甚於婦人。』」

2. 女子之配偶。如:「姊夫」、「前夫」、「亡夫」。《樂府詩集.卷二八.相和歌辭三.無名氏.陌上桑詩》:「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元.楊顯之《瀟湘雨》第四折:「你豈不曉得婦人有事,罪坐夫男。」

3. 泛指一般人。如:「千夫所指」、「萬夫莫敵」、「匹夫」。《論語.子罕》:「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晉.左思〈蜀都賦〉:「一人守隘,萬夫莫向。」

4. 從事某種勞動者。如:「漁夫」、「農夫」、「挑夫」、「樵夫」。唐.韓愈〈寄盧仝〉詩:「國家丁口連四海,豈無農夫親耒耜。」《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四:「只見走近門邊,擔夫並無歇肩之意。」

ㄈㄨˊ

1. 所有的、大家。相當於「凡」。《淮南子.本經》:「天下和洽,人得其願,夫人相樂,無所發貺。」漢.高誘.注:「夫人,眾人也。」《文選.張衡.東京賦》:「執誼顧主,夫懷貞節。」唐.李善.注:「夫,猶人人也。」

2. 名詞前綴。清.徐灝《說文解字注箋.大部.夫字》:「借為語詞,凡花之夫渠、夫容,草之夫須,木之夫栘,鳥之夫不,皆本助語,並無意義,後人相承增偏旁。」如「夫容」後作「芙蓉」,「夫不」後作「鳺鴀」等。

3. 當代詞:

⑴ 表示第三人稱。相當於「他」、「她」、「它」、「他們」。《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子木曰:『夫獨無族姻乎?』」《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彼且為我亡,故吾得與之俱存;夫將為我危,故吾得與之皆安。」

⑵ 表示遠指,相當於「那」、「那個」、「那些」。《論語.先進》:「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曰:『賊夫人之子!』」《淮南子.齊俗》:「此一是非,隅曲也;夫一是非,宇宙也。」

⑶ 表示近指,相當於「這」、「這個」、「這些」。《左傳.成公十六年》:「夫二人者,魯國社稷之臣也。」《論語.先進》:「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4. 當助詞:

⑴ 用於句首,有提示作用。《論語.季氏》:「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孟子.離婁上》:「夫國君好仁,天下無敵。」

⑵ 用於句中,無義。《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禮記.檀弓下》:「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

5. 當嘆詞:

⑴ 用於句末,表示感嘆。《易經.繫辭上》:「其熟能與此哉?古之聰明叡知,神武而不殺者夫!」《孟子.告子上》:「率天下之人而禍仁義者,必子之言夫!」

⑵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或反詰。《左傳.昭公十四年》:「猶義也夫?」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