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𡖄󱊷󱊹

說 明

正  字 A00840 夕-02-05
說文釋形

大徐本:手寫字,逺(遠)也。卜尚平旦,今夕卜,於事外矣。手寫字,古文外。(五會切)
段注本:手寫字,遠也。卜尚平旦,今夕卜,於事外矣。手寫字,古文。(五會切)

字樣說明

此字《說文解字》篆形作「手寫字」,遠也。从夕卜。楷書寫法:左半之「夕」,一撇、一橫撇,中間點之兩端輕觸邊筆。右半作「卜」︰點輕觸豎筆,寫法參「卜」字。

注  音 ㄨㄞˋ
漢語拼音 wài
釋  義

1.疏遠。《說文解字.夕部》:「外,遠也。」《易經.否卦》:「《彖》曰: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荀子.王霸》:「人主則外賢而偏舉,人臣則爭職而妒賢。」

2.不屬於某特定範圍之內均稱為「外」,乃相對於「內」而言。如:「內外」、「門外」、「屋外」。《漢書.卷五一.賈鄒枚路傳.鄒陽》:「馳域外之議,獨觀乎昭曠之道也。」《後漢書.卷八九.南匈奴列傳》:「其諸新降胡初在塞外,數為師子所驅掠,皆多怨之。」

3.外表、外貌。如:「誠於中,形於外。」《易經.兌卦》:「剛中而柔外,說以利貞。」唐.韓愈〈答殷侍御書〉:「愧生於中,顏變於外,不復自比於人。」

4.非己所在或所屬。如:「外族」。唐.韋莊〈思歸〉詩:「外地見花終寂寞,異鄉聞樂更淒涼。」《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六:「難道小的藏了女兒,舍得私下出送在他鄉外府,再不往來不成?」

5.特指本國以外之國家。如:「外國」、「古今中外」、「對外貿易」。《史記.卷一○.孝文本紀》:「夫久結難連兵,中外之國將何以自寧?」《文明小史》第五○回:「原來黃撫臺是媚外一路,生平尤喜德國人。」

6.排除、不含括。《國語.晉語六》:「今吾刑外乎大人,而忍於小民,將誰行武?」《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天下事最妙的是雲端裡看廝殺,你我且置身事外,袖手旁觀。」

7.背離、背叛。《管子.版法》:「驟令不行,民心乃外。」《史記.卷四三.趙世家》:「群臣皆有外心,禮益慢,唯高共不敢失禮。」

8.其餘、其他、別的。如:「外一章」、「外一首」。《孟子.滕文公下》:「外人皆稱夫子好辯,敢問何也?」漢.趙岐.注:「外人,他人,議論者。」漢.王充《論衡.案書》:「《國語》,《左氏》之外傳也。」

9.非正式。如:「外史」。《文明小史》第五六回:「同校的朋友把他起了個外號,叫做沖天炮。」《官場現形記》第四八回:「除掉幾兩薪水之外,外快一個不要,這兩年把我的嫁裝都賠完了。」

10.稱母親、妻子娘家,以及已婚姊妹及女兒夫家之親戚。如:「外家」、「外戚」、「外甥」。《爾雅.釋親》:「妻之父為外舅。」《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回:「雖是他外母代他連懇求帶朦混的求出信來,他卻不爭氣,誤盡了事。」

11.妻子稱丈夫。清.錢大昕《恆言錄》卷三:「夫婦相稱曰外內……梁.徐悱有〈贈內詩〉,其妻劉氏有〈答外詩〉。」

12.戲曲之腳色名稱,多扮演老年男子。亦稱為「老外」。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五齣:「外扮沈公憲,淨扮張燕築,小旦扮寇白門,丑扮鄭妥娘同上。」《紅樓夢》第五八回:「將小花面豆官送了寶琴,將老外艾官送了探春,尤氏便討了老旦茄官去。」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