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異體字

󱈎󱈄󱈉󱈊󱈋󱈇󱈃󱈅󱈆󱈌𡔹𡔾󱈓󱈏𡕋󱈈𡕌𡕍󱈔𡘵󱈑󱈒󱈐󷴤󱈍

說 明

正  字 A00834 士-09-12
說文釋形 「壹」《說文》本作「手寫字」。
大徐本:手寫字,專壹也。从壺,吉聲。凡壹之屬皆从壹。(於悉切)
段注本:手寫字,嫥壹也。从壺、吉,吉亦聲。凡壹之屬皆从壹。(於悉切)
字樣說明 此字《說文解字》篆形作「手寫字」,專壹也。从壺,吉聲。段玉裁注云:「俗作壹。」後通行俗字。楷書寫法:「壺」字上从大,象其蓋,非俗寫之从土,標準字體上作「士」,寫法原則參「士」字;下作「豆」,點、撇上觸於「口」。「噎」、「殪」(B01959)等字偏旁同此。若為左偏旁時,下橫筆斜挑,如︰「懿」字。
注  音
漢語拼音
釋  義

1. 專一、專注。《說文解字.壹部》:「壹,專壹也。」《左傳.成公十三年》:「余唯利是視,不穀惡其無成德,是用宣之,以懲不壹。」《孟子.公孫丑上》:「志壹則動氣,氣壹則動志。」

2. 統一。《周禮.夏官.合方氏》:「同其數器,壹其度量。」《荀子.非十二子》:「不知壹天下建國家之權稱,上功用,大儉約,而慢差等。」《漢書.卷四五.蒯伍江息夫傳.伍被》:「當今陛下臨制天下,壹齊海內,氾愛蒸庶,布德施惠。」

3. 相同、一致。《商君書.農戰》:「作壹則民不偷營,民不偷營則多力,多力則國彊。」《商君書.賞刑》:「所謂壹刑者,刑無等級,自卿相將軍以至大夫庶人,有不從王令、犯國禁、亂上制者,罪死不赦。」

4. 皆。《史記.卷二五.律書》:「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軌則,壹稟於六律,六律為萬事根本焉。」唐.劉禹錫〈汴州刺史廳壁記〉:「凡曲防苛禁不情乖體者悉之,壹出乎令典。」

5. 每每、每逢。《禮記.祭義》:「壹舉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不徑,舟而不游。」《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壹動而五業附,陛下誰憚而久不為此?」

6. 一旦,一經。《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今置將不善,壹敗塗地。」《漢書.卷四八.賈誼傳》:「此業壹定,世世常安,而後有所持循矣。」

7. 自然數之開始,「一」之大寫字體。如:「壹、貳、參……。」阿拉伯數字作「1」。

8. 單個,表數量。《詩經.小雅.何人斯》:「壹者之來,俾我祇也。」漢.鄭玄.箋:「一者之來見我,我則知之,是使我心安也。」《國語.越語上》:「寡人禮先壹飯矣。君若不忘周室,而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願也。」

9. 單次,表次數。《周禮.秋官.大行人》:「三歲壹見,其貢器物。」漢.鄭玄.注:「器物,尊彝之屬。」《禮記.檀弓上》:「君即位而為椑,歲壹漆之,藏焉。」

10. 語助詞,表示程度,加強語氣。《楚辭.屈原.九章.哀郢》:「曼余目以流觀兮,冀壹反之何時?」《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拔劍割肉,壹何壯也!」

11. 「壹鬱」:

⑴ 交密的樣子。漢.王符《潛夫論.本訓》:「天地壹鬱,萬物化淳。」

⑵ 抑鬱的樣子。南朝梁.蕭統《文選.序》:「耿介之意既傷,壹鬱之懷靡愬。」亦作「鬱邑」、「鬱挹」。

12. 姓。漢代有壹元。見《萬姓統譜》。

⇒「一」之異體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