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

說 明

正  字 A00831 士-00-03
說文釋形 大徐本:手寫字,事也。數始於一,終於十。从一,从十。孔子曰:「推十合一為士。」凡士之屬皆从士。(鉏里切)
段注本:手寫字,事也。數始於一,終於十。从一、十。孔子曰:「推十合一為士。」凡士之屬皆从士。(鉏里切)
字樣說明 此字《說文解字》篆形作「手寫字」,事也。數始於一,終於十。从一,从十。孔子曰:「推十合一為士。」段玉裁注云:「學者由博返約,故云推十合一。」楷書寫法:兩橫、一豎,上橫較長。「仕」、「壯」等字偏旁同此。按:標準字體對非從「土」演變,而後代「土」、「士」相混之形,原則取「士」以別之,如:「寺」、「志」、「壹」、「壺」、「壽」、「款」等字皆是。
注  音 ˋㄊㄨˇ
漢語拼音 ㈠shì ㈡tǔ
釋  義

ˋ

1. 能任事者。《說文解字.士部》:「士,事也。數始於一,終於十。孔子曰:『推十合一為士。』」漢.班固《白虎通.卷一.天子諸侯爵稱之異》:「士者,事也,任事之稱也。」

2. 古代社會階層的等級之一,為貴族中等級最低者。《禮記.曲禮下》:「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

3. 泛稱居官受祿之人。《書經.秦誓》:「嗟,我士,聽無譁。」漢. 孔安國.傳:「誓其群臣,通稱士也。」唐.孔穎達.疏:「士者,男子之大號,故群臣通稱之。」《周禮.冬官.考工記》:「坐而論道,謂之王公;作而行之,謂之士大夫。」《禮記.中庸》:「忠信重祿,所以勸士也。」

4. 指讀書人、知識分子,為古代「四民」之一。《管子.小匡》:「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民也。」漢.王充《論衡.實知》:「故智能之士,不學不成,不問不知。」

5. 對品德好、有睿智或特殊技藝者之美稱。如:「勇士」、「護士」、「謀士」。《荀子.王霸》:「其官職事業,足以容天下之能士矣。」《後漢書.卷四九.王充王符仲長統列傳.仲長統》:「至人能變,達士拔俗。」。

6. 男子之美稱。《詩經.鄭風.女曰雞鳴》:「女曰:『雞鳴』,士曰:『昧旦』。」《醒世恆言.卷八.喬太守亂點鴛鴦譜》:「劉氏女因嫂而得夫,懷吉士初非衒玉。」

7. 未婚之男子。《易經.歸妹卦.上六》:「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無攸利。」《詩經.召南.野有死麇》:「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8. 對人之美稱。如:「男士」、「女士」、「地方人士」。

9. 兵卒。《管子.權修》:「賞罰不信,民無廉恥,而求百姓之安難,兵士之死節。」《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列傳》:「會日暮,吏士皆無人色,而廣意氣自如,益治軍。」

10. 現今軍中之階級名稱,在尉級以下。如:「上士」、「中士」、「下士」。

11. 姓。如戰國晉有士蒍。見《萬姓統譜》。

12. 二一四部首之一。

ㄊㄨˇ

⇒「土」之異體

︿
TOP